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西湖若掘柳,古韵何处寻

2022-05-12 19:39:35    光明网

杭州西湖边景观近期提升改造,湖边移栽7棵柳树并换种成月季花一事引发争议。西湖景区管委会岳庙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北山街断桥至保俶路口沿湖柳树由于生长在悬铃木树冠下,长期得不到充足光照,出现老化、空洞、“驼背”和严重倾斜,部分存在安全隐患。柳树属强阳性植物,这一段阳光条件差,已不适宜柳树生长,在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将柳树迁移。

随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官方微博于5月11日傍晚发布情况说明表示,将在尊重专家、市民等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挑选高度不高、造型优美的柳树进行补种。景区官微还表示,西湖是大家的,我们非常感谢广大市民游客对西湖的关心关爱,今后,我们在对西湖文化景观进行保护提升与改造之前,将充分听取社会公众意见,让更多的市民游客参与到西湖的保护管理工作中来。

“西子湖边杨柳枝,千条万缕尽垂丝”。有柳树,才是印象中的西湖。而那个印象中的西湖,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

树不能言,却道尽了文化与历史。此次,西湖掘柳让很多人不约而同想到了去年的“广州伐榕”。去年5月,广州滨江西路区域有大棵榕树疑遭砍伐,一篇《我用什么把你留住,珠江两岸大榕树?》在网络流传,引发广州市民的热议。随后针对此事,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情况说明称,该路段共有33棵榕树,只于5月18日抽疏迁移细叶榕5株,其余榕树都予以保留。

西湖的柳,情意绵绵、依依不舍;广州的榕,盘根错节、傲首云天;武汉的樱,浅浅匀红、拨云睹日……简单的意象,却是深邃的文化符号与文化烙印。它们的身上,有凡人的生活印记,有诗人投注的情感,有延绵千年的文化气息。挪几棵树,多大点事,有什么大惊小怪呢?持这种思维的人不明白,树不只有自然的生命,也是作为历史、文化、生命符号而存在的。也许,“西湖掘柳”和“广州伐榕”,将在日后被证明是不算太美丽的误会,但误会背后,我们却看到了城市治理的隐患,读懂了市民留住文化遗存、守住文化根脉的担忧。

西湖的柳、望湖的楼……它们共同记录了时间叠加在空间上的信息,并与城市生活环境交织在一起,成为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基因库。这些文化古迹既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因而对它们的保养与修缮,须打起十二分的小心与谨慎。就像2008年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所提出的那样,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进行改变园林绿地、河湖水系等自然状态的活动,应当保护其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历史建筑;制订保护方案,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官方微博中提到,西湖是大家的,那么关于西湖的决策应该全程透明。西湖的柳,就如同很多古已存在的标志性事物一样给市民们提供了一种文化的秩序感和安心感。那么,就像网友期盼的那样,对西湖这个全球闻名的知名景点,管理者决策尤需谨慎、柔软,通过社交媒体、大众媒体事先和市民游客进行说明、解释,这并不是难事,不要等到市民游客有情绪了再亡羊补牢。西湖不是一天修成,但守护西湖,守住我们的文化根脉,却需要天天时时,分分秒秒。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
下一篇:奋斗前行,青春一脉相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