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贴近和互动的科普更入心

2022-04-29 23:25:50    北京日报

十位院士联袂讲授公开课,退休教授成为百万粉丝UP主……近段时间,各短视频平台“大咖”聚首,“云科普”成为观众热捧的内容题材。

“大咖云科普”,旨在实现科学知识的口语化网络化表达,可谓降低科普门槛的有益探索。而事实也说明,在短视频和直播愈发流行的今天,这份面对面的贴近感正赋予科普工作前所未有的机遇。星球表面长啥样?鸟类是不是恐龙后裔?地球像个充电宝?严谨却不严肃,硬核却不艰涩,在诸位大咖的讲述中,科学知识不再“高深莫测”,而是大家身边的真实生活,接受起来更加自如,理解起来也少了障碍。

科普最怕的就是曲高和寡、自说自话,互动到位才能更好释放知识的能量。与短视频传播相比,过去的科普在形式上多是“我说你听”,一个台上一个台下,双方的投入感都不太够。而今,在各大平台的知识区、科技区,有资深科学家娓娓道来,有年轻极客展示发明创造,有冷门领域从业者在“自我介绍”,层次有序、立体多元的“泛科普”体系,正吸引着更为广泛的受众。大家都投入进来、互动起来,整个社会的科学精神自然水涨船高。

科普内容走红网络,同样回应了舆论对互联网“信息平权”“知识普惠”的期待。不可否认,一段时间以来在商业化浪潮的冲刷下,迎合人性弱点的内容,在算法助推下大行其道,让互联网愈发成为某种娱乐工具。而“云科普”达致的双赢则让大家看到,高质量与商业化并非不可兼得。同时,科普内容的理性气息,也能净化过滤一些网络戾气,弹幕里、评论中的一句句“太厉害了”“学到了”,昭示着网络内容生产“良币驱逐劣币”的曙光。

科技发展没有止境,科学精神的培育也不会停歇。愿优质的科普内容越来越多,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水平不断提升,为科技强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鲍南)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二手商品“省心卖、放心买”
下一篇:“夜宵百天不重样”见证幸福的密码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