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共创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

2022-04-20 09:53:47    人民日报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一场和平友谊的盛会、一场团结合作的盛会、一场鼓舞世界的盛会

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持续推动人类进步事业,奏响和平、团结、进步的时代乐章,我们一定能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向着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进发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已成为人们难忘的共同记忆。4场开闭幕式精彩纷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贯穿始终,中华文化和冰雪元素交相辉映,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赛事吸引了全球数十亿观众观赛,成为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在筹办举办过程中,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以及奥林匹克大家庭、残奥大家庭成员给予了积极帮助,各国政府和人民、国际友好人士给予了大力支持……“双奥之城”北京,在各国人民之间搭建起增进了解、凝聚共识、合作共赢的连心桥,谱写了一曲和谐友谊的赞歌。

“天下大同,世界一家”的理念,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舞台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呈现。北京冬奥盛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了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重要力量。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并明确指出:“共创未来,就是协同联动、紧密携手,坚持‘一起向未来’和‘更团结’相互呼应,面朝中国发展未来,面向人类发展未来,向世界发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热情呼唤。”

体育的语言超越国界,真挚的交流打动人心。世界各地运动员齐聚五环旗下,相互尊重、彼此激励、突破极限,完美演绎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速滑赛道上,中国队小将阿合娜尔·阿达克冲过终点线后,向同组出发的49岁德国老将佩希施泰因伸手表达敬意,这一刻,友谊与传承闪耀赛场;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决赛,美国队选手考德威尔失误后,依然欣喜地冲向冠军徐梦桃并高喊“桃桃,奥林匹克冠军!我为你骄傲”,这一刻,超越胜负的情谊令人动容;越野滑雪男子15公里(传统技术)比赛中,获得冠军的芬兰名将伊沃·尼斯卡宁完赛后,依然站在终点,与陆续冲线的选手击掌相拥,这一刻,英雄相惜之情融化冰雪……尽管语言、文化、信仰不尽相同,他们胸怀同样的梦想和追求,情感和信念同频共振。事实充分证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一场和平友谊的盛会、一场团结合作的盛会、一场鼓舞世界的盛会。

北京冬奥盛会的成功,不仅是中国的成功,也是世界的成功;不仅是体育的胜利,更是团结的胜利。放眼全球,在非洲,当地孩子通过以北京冬奥会为主题的动画片,知道了“雪是什么样子”“雪里怎么玩耍”;在巴西,当地民间芭蕾舞团根据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推广歌曲《一起向未来》编创舞蹈,表达共迎冬奥、共创未来的美好愿景;在日本,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吸引了大批粉丝,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与“冰墩墩”“雪容融”的合照;在匈牙利,小朋友们以明亮的色彩,用画笔描绘冬奥吉祥物和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展示他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向往和支持……北京冬奥串联起无数普通人的梦想,为世界人民带来了温暖和希望,为世界播撒了和平与友谊的种子,激发了人类增进团结、共克时艰、携手同行的强大力量。

奥林匹克运动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面临多重挑战。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再次证明,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命运紧密相连,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更团结”正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共创未来,把握世界大势,顺应时代潮流,坚定不移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团结合作、携手前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从2008年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2022年的“一起向未来”,中国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坚持不懈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坚定追求者、行动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持续推动人类进步事业,奏响和平、团结、进步的时代乐章,我们一定能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向着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进发!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下大气力选育好放心种子
下一篇:激活社会资源的科普潜能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