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所谓“年龄歧视”,换个角度再看看

2022-04-18 11:27:19    光明网

日前发生了一件常见却总能带来热度的新闻——女性求职者遭遇年龄歧视。一位27岁宝妈曝光求职时被HR嫌年龄大,该HR称现在招聘基本都是22岁至25岁。随后有法律人士分析,如果年龄与胜任职务不相关,设定“年龄门槛”纯粹是出于偏见。

27岁就遭遇年龄歧视,把年龄歧视的门槛又往下拽了一点,这让人不悦也不适。企业的做法不合理,这个道理恐怕人人都懂,不待专家条分缕析,人们也能从常识感觉其中“有些问题”。

在汹汹舆论里,人们似乎可以剥夺企业的“理性人”预设,认为这是无谓且违规的歧视,而自己则比企业更善良也更懂法,会作出更优选择。古典经济学建构的“分散决策者”逻辑,在这里也都不必要了,人们用一些道理和理念,就可以作出更理想的判断。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不妨扪心自问,舆论批评把嘴皮磨破,能不能说服企业录用这位女士?答案恐怕心知肚明。

这就是一种现实的尴尬,舆论有着非常强烈的道德冲动,但是没法代替企业作决定。其实对这则新闻稍一分析,就能发现企业的行为逻辑何在。

这是一个文员岗位,工作内容是整理提交工作项目材料、负责公司日常后勤事务,“熟悉电脑操作、服从安排即可上岗”,可见这是一个既不高端也不需要太多经验积累的服务岗位,年龄构不成优势。再一联想,今年将会有创纪录的1076万毕业生进入职场。从这个背景出发,企业在招聘时有何倾向并不难预料。

这不是给这家企业开脱,也不是说人们应该心悦诚服地接受各种原因的求职失败,而是人们应该看到,道德评价的框架下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经济问题。无视行业、岗位的千差万别,无视经济环境对就业容量的塑造,无视企业出于效率的理性选择,无视求职者个体的能力素质,而把诸如“性别歧视”“淘汰35岁”等当作一种泛化的批判对象,把不符合理想预设的情形都视为一种道德偏差,这未必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企业一些有悖规章的行为当然有监督的必要,但舆论也没必要形成一种不假思索的共识——企业行为总是短视、低效、盲目甚至恶意的,都不如广大分析人士“高明”。这实在是一种过度的自信,也是一种过度的偷懒。这当中省去了数据分析和逻辑推导,而代之以口水化、口号化的道德批评。

如果直面所谓“歧视”,人们就应该以数目字解读“歧视”产生的根源。比如性别歧视,那么就应当分析男女职工因为生育时间而产生的效益差距,这是企业实实在在要承担的,再在这个基础上去推导公共政策,用可见数字填平差距;再比如所谓年龄歧视,如果用来评价体力劳动,那肯定是刻舟求剑,相反应当分析一个岗位的知识累积程度,工作时长是否足以积累更高的职场优势,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产业升级、鼓励知识密集行业。如果不算帐、只讲理,不说竞争、只谈歧视,那固然很痛快,但结果恐怕会很无奈。

各种职场歧视的话题,总能轻易地捕获流量,但如何推敲却是另一回事了。康德有句话:“逻辑的完备是一切完备的基础”,在经济层面这句话尤其必要,直觉与感性,如何去应对数字与理性搭建起来的世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金融“输血”之余,还要实体“祛淤”
下一篇: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