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逐梦深蓝,挺进海洋更深处

2022-04-15 23:26:59    人民日报海外版

色彩缤纷的珊瑚尽收眼底,活泼灵动的鱼群来回穿梭,站在岸边无安全之虞——水下无人机作为人类眼睛的“延伸”,能带着我们一窥隐秘水底的样貌。水下无人机、水下助推器、电动冲浪板等水下智能装备“游向寻常百姓家”,大大降低了人们亲近海洋、深入海洋的门槛,激发着更多人对海洋的热爱与探索,也见证着中国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的步伐。

深入辽阔海洋,是古老梦想的远航。“可下五洋捉鳖”的豪迈理想,映照着中国人自古以来探索海洋的雄心壮志,也是引领海洋强国征程的灯塔。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就有潜水采珠的记载。尽管设备简陋,九死一生,千难万险始终未能阻挡人们探寻海洋深处的脚步。1986年中国第一艘载人潜水器7103救生艇研制成功,镌刻了中国水下装备产业的宝贵起点。从那时起,短短30多年,从浅海到深海,再到成功坐底地球“第四极”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海底,每座里程碑都回响着中国水下装备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在部分领域领跑的铿锵足音。

逐梦深蓝,不断涌现的新科技成果成为自主创新的有力注脚,也增强了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底气。全球首座半潜式储油平台“深海一号”,全球首先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一个个由“国家队”担纲的海洋装备“大国重器”频频刷屏,振奋人心。消费级和商业级产品中,国产品牌的表现亦令人欣喜。凭借自主创新和过硬产品力,国产水下智能装备在直播摄影、搜索救援、观测取样、船舶监测等场景中大展拳脚,后来居上,成功撬动国内外市场,这让我们对国产品牌的未来充满期待。

无论“大国重器”还是消费和工业产品,中国水下装备产业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艰辛历程再次昭示: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从根本上改变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勇闯创新“无人区”。

海洋探索永无止境,逐梦征程任重道远。有海洋专家感慨:“目前人类在海洋面前仍是一个学生,我们还有很长的求索之路要走。”海工装备行业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人类对海洋的了解可能还没有对火星的了解多。”虽然“奋斗者号”已成功抵达地球海洋深度极限,但奋斗没有极限。人们对海洋尤其深海认识还远远不够,中国在一些关键技术和设备上,仍存在“卡脖子”风险,尤需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投入、研究和试验。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装备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未来,深入海洋将是科学探索的有力牵引,水下装备研发仍是中国品牌的广阔舞台。向蓝色更深处进发,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人探索海洋必将划出更为醒目的航迹。(康 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从源头掐灭“三无”电子烟
下一篇:职称评聘特殊支持,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