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遏制“流调型诈骗”需升级流调工作机制

2022-04-13 10:52:54    北京青年报

据《半月谈》报道,近期全国各地以流调为名实施的电信诈骗案件明显增多,群众因难以分辨真假流调而出现不配合电话流调的情形,一定程度影响流调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流调型诈骗”貌似是一种新型诈骗,其实用的还是老套路。在疫情防控期间,流调工作是一项高频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民众有配合流调、如实提供相关个人信息的义务。一些不法分子从流调工作中嗅出“骗机”,冒充流调人员浑水摸鱼,煞有介事地“调查”民众的敏感信息,把民众引入圈套。显然,这种骗局的“新瓶”装的还是套取民众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密码等信息,诱导民众转账的“旧酒”。

流调工作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关乎防控的及时性、精准性、全面性,关乎防控的效率和效果。“流调型诈骗”不仅会侵犯、威胁民众的财产权益,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扰乱流调工作秩序,危害流调工作的公信力,引发民众对流调工作的认知混淆,拉低民众对流调工作的信任度、配合度,导致流调工作成本抬高、难度变大、进度变慢、质量变差。

遏制“流调型诈骗”具有防诈维权和疫情防控的双重意义,需要公安部门加大打诈力度,也需要民众增强警惕防范意识。同时,参与流调工作的部门、人员也应针对“流调型诈骗”的特点,进一步升级流调工作机制,优化流调工作系统,封堵流调工作的漏洞。

在不少地方,流调工作体量大、任务重、要求急,往往是卫健、疾控、公安、社区等部门的很多人员共同参与,一些志愿者也可能会参与。由于相关部门的办公电话有限,通常只有部分流调人员使用固定座机号码开展流调,其他流调人员则使用私人电话开展流调。一些地方的流调电话呈现“五花八门”的状态,无形中增加了民众的甄别难度。

对于一些警惕性较高的被流调民众而言,陌生的流调电话尤其是一些私人手机号码有可能被视为一种诈骗风险,而部分流调人员可能出于急于完成任务等原因,工作方式比较简单、粗放,有的甚至在没有自报家门、自我介绍的前提下直接询问民众的活动轨迹、家庭住址等信息,激起民众的警惕防范心理。一些诈骗分子的“流调电话”则用一种听上去“规范”“专业”的口吻,反倒更易骗取受害者的理解、配合。

流调电话真假难辨,诈骗风险藏匿其中,相关部门应从增强流调工作的规范性、显著性、透明性入手,塑造流调工作的“渠道品牌”,降低民众的甄别、选择难度,给民众提供可信赖的流调安全保障,满足民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应将参与流调的办公电话和私人手机号码在官方媒介公开(并根据情况变化实时更新),为流调电话设置来电显示或闪信提示,让民众对流调电话一目了然,心中有数。

此外,有必要设计流调规范用语、文明用语,要求流调人员统一使用。还需给流调内容划出边界和底线,拉出流调内容也即民众提供信息范围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在此基础上,公安、卫健等部门发布“流调型诈骗”的案例,对骗局进行解构,为骗局“画像”,向民众发布警示,让民众了解骗局的特征,了解骗子的“狐狸尾巴”在哪,与官方流调电话有何区别,引导民众精准识别、防范骗局。

流调工作机制完善了,防诈的篱笆自然就扎紧了,也就能从源头降低民众混淆误认的风险,减少不法分子诈骗的机会,为疫情防控营造更好的环境。(李英锋)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打差评被怼,风口下的“差评权”如何落实
下一篇:莫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开发耕地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