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反向扫码”尽显人文关怀

2022-04-08 11:21:16    广州日报

为破解老年人扫码难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通过与公安部门防疫大数据对接,运用数字技术手段,给无智能手机人员生成二维码,制卡发放。

为了防范风险,扫健康码成为疫情防控的一种常见做法。然而,对于不方便使用智能手机的学生群体、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群体来说,看似简单的扫健康码,有时候就会形成一道无形的门槛。融入换位思考的体谅和将心比心的成全,“反向扫码”不仅切实地便利了特殊群体,也让他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善意和温暖。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大数据技术同样可以赋能疫情防控。说到底,“反向扫码”并非做不到,很多时候缺的就是动力和意愿。“反向扫码”没有忽略小众群体的利益诉求,用贴心、细心和人性化举措来对特殊群体“温柔相待”, 让疫情防控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做到了别的地方没有想到、没有做到的事情。

在互联网时代,“反向扫码”的创新之举,让一个地方得到了高回报的形象传播,提升了人们对一个地方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尊重和善待老年人、学生等特殊群体,宁可自己多麻烦也要减轻市民的负担,“反向扫码”用推己及人的善良和担当,让疫情防控得到了更多的理解与认同。

正视那些在提供健康码上存在困难的特殊群体,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反向扫码”和“无健康码通道”异曲同工,见证了公共服务的品质与成色。此举虽然会增加成本,但这样做的社会效益却难以用金钱来衡量。提升地方形象不仅需要大手笔,也需要在细节上多些“绣花功夫”。

从“我扫你”变为“你扫我”,小小的改变,蕴藏着大情怀。只要在心中留下足够的位置,关爱特殊群体的路径有很多,“反向扫码”只是其中一种。懂得对特殊群体和特殊情形释放足够的善意、让治理的身段更加柔软,一个地方的社会治理便会更有格调、更有品位、更有形象。(杨朝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人工智能更好拥抱教育
下一篇:医养结合,核心是医疗关键在人才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