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当国粹变身国潮

2022-03-31 10:58:39    光明日报

3月27日,是世界戏剧日。据媒体报道,这一天全球37位青年艺术家齐聚云端,共同庆贺。作为国际剧协副主席国,中国选派了梅花奖演员楼胜录制婺剧视频,向国际戏剧界展现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

婺剧俗称“金华戏”,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与其一同焕发青春的,还有近几年来频频出圈的考古、典籍、古典舞文化综艺与短视频。仅最近两个月内,传统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俘获众人心、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被奉为新经典、冰墩墩和雪容融成新晋国潮顶流,互相拼补出了“让国粹变国潮”的“密钥”:古老文化、青春审美;中国美学、元素创新;文化精髓、破圈传播。

以传统戏曲为例,能将百年传承、千年积淀的传统国粹化身国潮,首先是古老艺术遇上了新时代、新受众与新媒体,以“元素创新”实现“青春审美”。

戏曲本身博大精深,其独特的表现方式拥有鲜明特征。能做到以大众“一听就懂”的元素进行创新,才能实现广泛传播,让受众在“是这味儿”的感受中,生出“有点意思”的追随感。从《兰亭序》《刚好遇见你》等流行歌曲将戏曲元素与唱腔融入曲风,到互联网“戏腔”歌曲的逐渐繁荣,再到短视频平台的创作者开发出“戏曲变装秀”“国风妆容改造”、戏曲扮相婚纱照等爆款内容,很多国风爱好者以一己之力推动着“新瓶装老酒”的尝试。在短视频网站,戏曲版的《哈利·波特》达到300万播放量;京韵大鼓版《指环王》在形式与内容间形成了微妙的平衡;由五位包括老旦、青衣和花旦角色在内的上海戏剧学院女孩组成的女团所发布的视频播放总量现已破5000万。某机构调查报告显示,在多种融合创新下,国潮在过去10年间的关注度上涨了约5倍,传统国粹跻身国潮顶流,彰显了新一代消费者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

可见,在移动互联网传播力的加持下,国粹正在以“不够专业却足够美”的传播形态,利用鲜明的艺术特征与符号元素,让更多人在大众流行中感受到古韵新声。时代需要可供嫁接的桥梁、艺术需要寻找共鸣的群体,能让年轻人首先推翻对于国粹的传统观念,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走向更专业、更全面的复兴。

如果以上尝试更多是“外行凑热闹”,国粹破圈儿的真正基础还需要更多的“内行讲门道”。许多戏曲圈中人都认同推陈出新、适应潮流是必然趋势,难的是如何在走正道的同时传新声。

一方面,旧戏新演加速了表演内容的革新。从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上演开始,拉近年轻人与戏曲艺术的距离不再是写在纸面上的命题,让传统曲艺“活起来、新起来、亮起来”的尝试,从未断更。2021年7月,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和北京京剧院的师生们上演改编版京剧《沙家浜》,唱腔从传统京剧的湖广音、中州韵变为《芦荡火种》的普通话,时长从3小时压缩到2小时,表演也从强调身段造型到更展现贴近生活的一面。

另一方面,不少戏曲人开始主动利用新媒体做科普讲堂甚至网络直播,以生活态的分享拉近国粹艺术与普罗大众的距离。在这些视频中,教学练嗓是新鲜的体验、练功打戏是刺激的奇观、化装更衣是“大变活人”般的审美历程,梨园中的点滴日常不仅展现出国粹守护者的专业态度,更彰显了传统艺术迈向未来的笃定与自信。

京戏传承人尚长荣先生曾说:“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老戏老演,老演老戏,没有出息。一个上进的戏曲人应该放下架子。”在他的努力下,流行歌曲与京剧唱段相融碰撞,共同唱响了经典剧目的现代之声。老先生的这份底气与勇气,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于国粹,时间是最好的洗礼。而一段网友随手写下的评论也许会成为老一辈曲艺人最大的心安所在:“比起很多条件超高的电子游戏和追番,相信我,京剧入坑真的没有任何难度,作为一个中国人,第一次听就觉得好听。总而言之,京剧很美,也很简单,去听听吧。”

作者:吕帆(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副主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当方言不再“土味”
下一篇:童书也分性别吗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