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让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央视评论员    2022-03-31 09:25:10    央视网

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连续10年同大家一起参加首都义务植树,这既是想为建设美丽中国出一份力,也是要推动在全社会特别是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总书记号召大家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国土绿化的重要意义,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部署,必将引领全社会形成爱绿、植绿、护绿的文明风尚,把绿化祖国的责任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从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河湖长制、林长制等制度,从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到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过顶层设计、系统施策、划定底线、全面发力,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带来的幸福感。我们坚信,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伟大祖国一定能够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建设好美丽中国。

 

 

进入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我们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通过提质增效,实现跨越。向质量要效益,以质量促发展,理念先行,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握好当前和长远、局部和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与保护等关系。要坚持科学的方法,深刻把握自然规律,科学绿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要久久为功,摒弃“毕其功于一役”式的急功近利,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扎扎实实提升生态建设总量和质量,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让我们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从呵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从现在做起,把生态文明意识贯穿进日常的行动中,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早日绘就大美中国的壮丽画卷。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下一篇:防疫关键阶段的上海,需要更多温暖和信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