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补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短板

2022-03-28 16:17:32    经济日报

近日,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从2022年开始,各地在现有服务水平基础上,全人群和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每年提升1个至3个百分点,到2035年,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75%以上,基本实现家庭全覆盖,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85%以上,满意度达到85%左右。

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坚持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提高签约服务水平和覆盖面,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由于签约服务这项工作正处于发展阶段,仍存在某些困难和问题,可大致概括为这样几种类型。一是“不知有约”,由于个别地方缺乏有效宣传,有的居民对家庭医生了解不多,习惯于到医院就诊,导致签约率不高。二是“签而不约”,有些居民对家庭医生缺乏足够的信任,认为到医院就诊才放心。三是“签而难约”,由于全科医生人才紧缺,可签约家庭医生不足,有的家庭医生对口签约上百个家庭,出现家庭医生难约的现象。四是“怕被签约”,有的家庭医生由于签约的家庭太多,精力有限,加之签约服务支持性政策不到位、激励机制不足等,不希望自己签约太多家庭。

加快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建立居民和家庭医生团队稳定的服务关系,对于化解群众看病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这次出台的《意见》,对上述问题作出了明确回应和规范,对提升家庭医生的服务水平提供了制度保障。总体来说,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力,多管齐下。

首先,要加强政策宣传。让群众明确家庭医生在做好群众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治以及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的作用,让公众体会到“家庭医生服务”的价值与好处,提高知晓率,改变居民对家庭医生的认知误区,增强群众主动签约的意愿。

其次,要加强家庭医生队伍建设。目前全科医生缺口较大,从长远来说,要解决家庭医生不足的问题,必须建立健全全科医生培养制度,深化院校全科医学教育改革,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完善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制度,满足基层对全科医生的需求。从眼前来说,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有效补充,可吸收乡村医生、退休临床医师作为家庭医生,引导社会举办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服务等,扩大家庭医生队伍。注重业务培训,优化家庭医生的临床诊疗服务能力和全科理念、知识、技能培训体系,提高家庭医生服务水平。

此外,还要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健全家庭医生薪酬、考核、评价的监督激励机制,积极宣扬典型,让家庭医生明确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充分调动家庭医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作为百姓健康“最后一公里”的守门人,家庭医生这一角色的价值正被赋予新的重要使命,补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短板势在必行,切实在优化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推进健康老龄化、加强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方面,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钱立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预算公开常态化有利社会监督
下一篇:急诊等“非必要不封控”应成为规矩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