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田间地头激荡科技动能

2022-03-25 11:09:33    人民日报

人勤春来早,田间耕作忙。在山东莒县,无人植保机每小时能够完成喷洒作业约8公顷,春耕效率大大提高;在河南新乡,装有光谱感知精准灌溉系统的大型喷灌机,能实现厘米级精准灌溉;在湖北枝江,配备北斗导航系统的智慧拖拉机能自行规划最优线路,犁田的深度也更加精准……眼下正是春管春耕时期,放眼神州大地,各类现代化农机装备驰骋沃野,成为农家好帮手,为粮食稳产增收保驾护航。

春耕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对于夺取夏粮及全年粮食丰收,有着重大意义。打好这一仗,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从自动灌溉系统,到智能感知遥控技术,从免耕播种机,到智能水肥一体机,充分运用先进农业科技,既能使种地更轻松,也能使管护更科学,既能节省人力物力,又能提升产出效益。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做好春管春耕生产工作,还是推进农业现代化,都必须坚持向科技要效益。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如今,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藏粮于技加速成为现实。面向未来,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田间地头激荡的科技动能,必能转化为收获季节的丰收喜悦。(邹  翔)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守牢食品安全红线 清除虚假宣传陷阱
下一篇:如能“滴滴答”何必“哗啦啦”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