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坚持用优秀文化启智润心

——论全方位扎实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2022-03-24 14:37:02    人民网

“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去庸俗、远低俗、不媚俗,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优秀文化特别是廉洁文化是启智润心的价值源泉,也是抵制腐败滋生的有力思想武器。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实践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些优秀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基因,已深深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坚持用优秀文化启智润心,这是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员干部为政修身的必由之路。

坚持用优秀文化启智润心,就要用革命文化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反对奢侈腐化、一生奉行简易生活的李大钊,被捕时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的方志敏,“受冻受饿也不能取不义之财”的刘志丹……他们身上闪耀着廉洁自律的光辉品质和人格魅力,淬炼了昂扬的红色文化。从优良革命传统中传承廉洁基因,就要努力做到廉以律己、无私奉献,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坚持用优秀文化启智润心,就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养为官清廉、秉公用权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彰显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先进品格。从根本上讲,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反映的是剥削阶级思想意识,代表的是消极落后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是与先进文化格格不入的。党员干部要自觉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唯利是图、损公肥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庸俗、远低俗、不媚俗,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

坚持用优秀文化启智润心,就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饱含着丰富的清正廉洁文化因子。从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怀;从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尚追求,到包拯、海瑞、于谦等以身践行的优秀历史人物,这些熔铸成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宝贵财富。我们要从古圣先贤、清官廉吏的嘉言懿行中汲取持廉守正的文化养分,始终做到明是非、辨善恶、知廉耻,自觉做为政以德、正心修身的模范。

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坚持用优秀文化启智润心,定能夯实清正廉洁思想根基,形成廉荣贪耻、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 (邵一)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回应社会关切,少一些“答非所问”
下一篇: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