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谁偷走了年轻人的睡眠

2022-03-23 10:54:18    光明日报

3月21日是第二十二个世界睡眠日,此次世界睡眠日的中国主题是“良好睡眠,健康同行”。在社交媒体上,“谁偷走了年轻人的睡眠?”“中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重要的不是睡够8小时而是睡足睡眠周期”“睡前玩手机会加剧疲劳”等世界睡眠日话题登上热搜。显然,现在睡眠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普遍性议题。

“白天蹦蹦跳跳,晚上睡个好觉”,过去是许多人对幸福生活的朴素描绘,但如今可不那么容易实现。据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发布的《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44%的19~25岁的年轻人熬夜至零点以后,19~35岁青壮年是睡眠问题高发年龄段,睡不好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普遍问题。年轻人的睡眠障碍孵化出了千亿级的助眠市场:蒸汽眼罩、隔音耳塞、褪黑素软糖、睡眠监测器……甚至还催生了一种新兴职业——网络“哄睡”主播。

谁偷走了年轻人的睡眠?从现实情境看,年轻人熬夜大概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被动熬夜,也就是想早睡、能睡着但不得不熬夜,例如工作需要加班、新手爸妈带娃、高三学生熬夜学习等;二是主动熬夜,也就是自主选择熬夜晚睡,比如年轻人熬夜玩游戏、刷短视频、追剧、看球赛、泡吧等,这些情况同样不在少数。在白天快节奏的工作时段里,下班后属于自己的休闲时间就显得格外珍贵,许多年轻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由自主地就养成了晚睡甚至熬夜的习惯。

对更年轻一些的学生来说,睡眠不足的问题同样严峻。根据前述白皮书显示,被调查的高中生平均睡眠仅6.5小时,初中生平均睡眠7.48小时,小学生为7.65小时,虽然相比“双减”之前睡眠时间有不同程度增加,但相比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要求的“小学生、中学生和高中生的睡眠时长要分别达到10小时、9小时和8小时”,仍有不小差距。值得注意的是,白皮书显示超六成被调查青少年把睡眠时间用来玩手机、打游戏和追剧,仅有27%的被调查的青少年压缩睡眠时间来写作业,这也说明使用电子产品休闲娱乐更多地占据了学生们的睡眠时间。

不论出于何种原因,年轻人睡得越来越晚,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号召年轻人早睡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但只要社会运行的基本结构保持不变,年轻人的生活习惯恐怕很难改变过来。其实,与其追求睡眠时间,不如保持舒展心态,坦然舒展的状态可能是今天我们焦虑讨论睡眠问题时真正想获得的目标。对于科学的睡眠时间,专家学者的说法不尽一致,有的认为至少要保持8小时睡眠,有的则表示睡眠质量更重要。尽可能保持健康的作息,改变不良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习惯,同时坦然接受无法改变的作息,这样才能更好地拥抱高质量的生活。

与其陷入失眠焦虑,不如坦然接纳当下状态。相比这一届年轻人的晚睡和熬夜,那些因睡眠障碍而催生的焦虑、抑郁、沮丧、暴躁甚至极端倾向,更值得警惕。漫漫长夜,睡不着不妨听一首怀旧老歌,翻一卷文学经典,思接千载,神交古人,等候睡意自然而来;若要加班工作学习,就给自己冲杯咖啡、泡壶清茶,踏踏实实干好手边的工作。

谁偷走了年轻人的睡眠?管住无谓的情绪消耗,至少我们还能试着做到。

作者:钟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各类“进校园”须得“一盘棋”
下一篇:以普职融合思路扭转职教“低人一等”观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