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年轻干部要筑牢思想防线

2022-03-21 10:03:46    人民日报

“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从小事小节上守起,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提出明确要求,语重心长的一席话,饱含殷殷期待,促人深入思考。

“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心,思也。“心中贼”就是对事物认识的各种思想偏差,各种各样的私心杂念、贪欲。一个人心中想什么、怎么想,往往影响和决定着做什么、怎么做。

“心中贼”是个可怕的东西,它会到处捣乱。有一种说法,叫做“有贼心没贼胆”,其实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误导性。事实证明,倘若心中有“贼”,则容易灵魂被“俘”、思想被“腐”、气节被“劫”、情怀被“盗”;倘若“贼心”不死,轻则变得偷偷摸摸,干些见不得人的事,重则发展到自毁前程、害人害己。一些“东窗事发”的腐败分子不约而同地自我解剖:在与形形色色老板的接触中,内心逐渐失衡。“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却过得清苦?”“凭什么老板们赚钱那么容易?”类似问题堆积久了就会变成心魔,进而不断侵蚀着思想防线。欲望太强,会让人心烦意乱,直至扭曲变形、堕落变节。应当清醒认识到,年轻干部相对涉世不深,欠缺经历和经验,更容易被“贼”惦记、被“贼”光顾。因此,防“心中贼”、破“心中贼”更加紧要。

破“心中贼”,重要的是勇于跟“贼”搏斗,直至将其从心中赶出去。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难免有“心门”没关严关实的时候,都或多或少溜进过“贼”。心中有“贼”不可怕,可怕的是麻木不仁、熟视无睹,更可怕的是任其潜滋暗长、恣意妄为。应当保持警觉,经常注意“捉贼”,勤掸“思想尘”,及时进行思想“大扫除”。内心干净、透亮,“贼”便无立足之地。如此,“歪点子”“坏办法”“馊主意”就没有藏身之地,私心杂念、贪欲就没有滋生蔓延的条件。

破“心中贼”,根本在于心正、守正。“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有大目标、大追求,笃定前行、矢志不渝,关好自己的“门窗”,才能不给各种“贼”任何可乘之机。心正、守正,也就没有破不了的“心贼”。古人言:“寡欲以清心。”少一点私心杂念,则多一份公而忘私;少一点个人欲望,则多一份超然洒脱。要让心灵成为清静自在的乐园,而非欲念深重的泥潭。从某种意义上说,少私寡欲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修为,更是破“心中贼”的重要法宝。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中贼”是每名年轻干部必须时刻警觉并努力驱赶的“魔”。广大年轻干部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增强本领,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方能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徐文秀)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压实责任,筑牢“平台堤坝”
下一篇:网络消费最新司法解释也是对快递业的警醒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