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

推动公众史学健康发展

2022-03-21 09:58:33    人民日报

近年来,公众史学逐渐兴起,成为史学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推动公众史学健康发展,有利于更好实现史学为公众服务的目标,更好发挥史学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功能。

史学被认为是保持人类记忆的学科,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传统史学形态以文字文本为主体,由专业史家进行历史研究。20世纪以来,随着口述史学、影像史学等史学新兴分支学科的出现,史学突破了主流的文献史学形态,逐步实现历史书写公众、公众历史书写、公众分享历史。公众史学正是在这种趋势和潮流中形成的。公众史学的发展不但开辟了公众进行历史记录、参与历史研究的途径,也拓展了历史研究的视野。传统史学注重宏大叙事,且主要关注政治史,由此也决定了从国家史、城市史、组织史到社区史、家族史、个人史,越往下分量越轻,传统史学对普通民众的关注显然不够。公众史学让公众参与历史记录、历史研究,这对于拓展历史研究的视野、丰富历史研究的视角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公众史学的发展成为史学领域的一个新增长点。史学研究离不开史料,前人留下的史料虽然十分丰富,但总是有限的。公众史学让公众参与到历史记录、历史研究中来,已经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当代历史文献建构机制,具有资源巨量化、题材多元化等突出特点。比如,口述史学的出现大大弥补了存量史料的不足。我们在图书馆、档案馆搜索史料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口述史学获得更多史料,更加全面深入研究历史问题。影像史学的发展,让公众用自己的方式留下影像资料,也为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史料。除了史料层面,公众史学还从“技术”和“产品”层面为历史更好走向公众拓宽了渠道、丰富了形式,有助于克服纯学术研究曲高和寡问题,有助于解决史学与当下生活、社会公众的对接问题,增强史学的应用性,推动史学成为大众之学,实现史学社会服务功能的最大化。

进一步推动公众史学健康发展,需要解决好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引导公众牢固树立唯物史观。公众史学的发展推动公众书写历史,但这种书写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这就要求专业历史研究工作者加强引导,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强对公众史学研究的规范。此外,公众史学的发展还要立足于让历史研究更好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努力在体系、标准、内涵、原则等方面继续深化研究。

(作者为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历史系教授 钱茂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一线劳动者更有保障
下一篇: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术体系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