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华容“土坑酸菜”:别把支柱产业做歪了

2022-03-17 18:32:15    光明网

老坛酸菜和著名的老坛酸菜方便面,相信很多人都吃过。但在2022年3月15日后的相当长时间里,“老坛酸菜方便面”在大众心中的形象,可能彻底坍塌了。

每年初春,正是芥菜成熟的时候,在菜地的旁边,有一个大坑,工人将从地里拉过来的芥菜倒到土坑里。这些芥菜并不清洗,有些甚至带着枯萎发黄的叶子放置好后,加水、盐等,用薄膜包上,盖上土直接腌制;工人或者穿着拖鞋,或者光着脚,在酸菜上踩来踩去;有的甚至一边抽烟一边干活,抽完的烟头直接扔到酸菜上……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湖南华容县插旗菜业的酸菜腌制过程,实在让不少人反胃。

但更让人意外的是,这样一家用土坑腌酸菜、光脚踩酸菜,不做消毒处理还超量添加防腐剂,完全没有卫生检测的酸菜制作企业,却为多家知名企业代加工酸菜制品。它的背后站着包括统一、康师傅等在内的多家大品牌。

目前,康师傅已公开就“土坑酸菜”致歉,并宣布取消与插旗菜业一切合作;“统一”致歉并发声明回应,自2012年底与湖南插旗不再合作;华容县宣布“土坑”酸菜食品被查封处理,插旗菜业相关人员被控制……一切“善后”工作,似乎都在按照预想中的方向进行。但围绕这起事件,显然还应该有更多追问。

比如,报道中提到一个细节:这家企业拥有高标准室内腌制池300个,自己腌制酸菜,但这部分规范产品是用于出口,专销国外。在外面收购的“土坑酸菜”,则是在国内销售。被问及“为什么会有两套不同的生产方式”,该公司的负责人倒是非常坦诚:“国内的产品,你到了消费者手里面,里面有一点树叶,有一点纤维,顶多罚你一千(元)两千(元),但如果到国外去了,至少是罚十万(元)。”

一边是罚一两千,一边是罚款十万,这样的巨大利差之下,完全从利益角度出发,不难想象商家会作出何种选择。所以,在谴责商家“利欲熏心”“唯利是图”之时,也不得不思考,我们的食品安全违规成本,是不是太低了?近些年,“让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付不起代价”的说法颇为流行,但从这次“土坑酸菜”企业负责人的自白来看,显然还没有达到这个目标。

此外,如此半公开化的违规生产,到底又是如何得以长期存在的?公开报道显示,早在2018年,华容县就发布了“酱腌菜”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提出严把原辅材料、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三道关,严禁在加工过程中使用亚硝酸盐类物质或其他非法添加剂;严禁土坑发酵制作酸菜,对卫生或生产条件差、不按标准规范和规定流程组织生产等不按规定范围、限量和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单位,一律责令停产整顿,监督整改,召回问题食品。

如此严格的整治行动之下,时隔四年,却依然曝出“土坑酸菜”大行其道,到底是当年的专项整治“过时”了,还是存在整改不到位?抑或是有更大的隐情?

据悉,早在2019年,华容县就通过设立蔬菜产业服务中心,实现芥菜种植面积23万亩,年产量突破12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芥菜集中生产区;芥菜系列加工产品占据全国同类产品销售市场60%以上份额,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显然,“土坑酸菜”这样的“前现代”生产方式,与支柱产业的定位显得格格不入。要追问的是,被曝光的违规操作,在当地是否仅是个案?这样的违规生产企业得以存在,是否又与当地对支柱产业的特殊“保护”有关?

客观说,对于华容县这样的中西部农业大县来说,要真正培育出一个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支柱产业是不容易的。但是,越是不容易,越要爱惜羽毛。这不仅需要企业自觉,也要求地方治理必须要有远见,严格执法,积极履行市场监管职责,推动产业向规范化发展,才能真正让支柱产业走得更远。(朱昌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车位“只售不租”,老问题该有结论了
下一篇:捐款要交“手续费”?拨正利益、公益间的天平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