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让企业创新“底子”厚“底气”足

2022-03-17 17:31:21    人民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这相当于国家对企业创新给予大规模资金支持。

支持创新的力度年年见涨,表明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态度,也反映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的确确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过去一年,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和项目管理等激励政策不断完善并落实到位,进一步激发了研发主体投入热情,促进研发经费增长。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2%……科技创新事业跃上新台阶,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这些都和国家对创新的大力支持,以及企业对研发的持续投入紧密相关。

各类创新激励政策里,资金支持最直接,也体现出足够大的力度和诚意。研发经费的增长是创新能力后劲所系,也是企业投入创新的意愿表现。去年我国企业研发经费增长15.5%,这充分反映出企业对投入创新获得回报的信心和期待。作为市场主体,企业投入到研发上的都是真金白银,希望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为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国家不断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比例,同样也是以真金白银支持科技创新。去年我国实施“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今年此项政策进一步扩大到“科技型中小企业”。2021年前三季度企业提前享受研发费用的减免税额为3300亿元,接近2019年全年水平。这样实实在在支持创新的举措,自然就会让企业愿投、敢投,也会越来越倾向于在创新上大手笔投入。

今年激励企业创新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有着明确的指向,也就是要更加充分地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效能。审视2022年的发展任务,无论是“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还是“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都离不开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超过70%,也凸显着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而与此同时,企业投入研发仍有不小增长空间,中小微企业还面临自主创新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只有继续“放水养鱼”,持续为科技型初创企业带来“及时雨”,才能真正让企业在研发投入上“底子”厚,担当创新主体“底气”足,用创新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也体现在企业肩负科技创新出题人、答题人和阅卷人的角色,由它们提出更多任务、担当研发主体。因此,只有进一步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落实好各类创新激励政策,才能真正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新动能,从而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余建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动辄数万字的App用户协议,你为啥不看?
下一篇:在为民服务的田野绽放“青春之花”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