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空巢老人”怎么办?

2022-03-17 17:28:41    人民网

根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空巢老人”人数已突破1亿。

“空巢老人”怎么办,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现实问题。一面是老人越来越多,一面是年轻人越来越忙。老龄化、少子化,经济发展带来工作的流动,让老人们“空巢”成了普遍态。

破解“空巢老人”养老课题,如何让这一庞大的群体,在面临突发情况、亟需援手时能得到及时帮助,考验着全社会。

“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是我们的共同愿望。”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到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再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国家一直在行动。比如在硬件层面,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32.9万个、床位821万张,床位总数比2012年时增长了97%。在软件层面,适老化社区、提升养老服务等措施也在不断推进。

“老有所养”,子女无疑是第一责任人,家庭给予老人的不仅仅在于及时的照顾,更有着精神上的寄托。解决老人空巢问题,需要子女和家庭端给予更多的付出和努力。虽然中国已经不再把“父母在不远游”奉为圭臬,但如何照顾好老人,让他们老年生活更加幸福,是每个子女所应该承担的义务,也是平衡好工作和家庭所必须考量的问题,给予老人更多的关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色,是我们不能丢掉的传统。

除了家庭端,社区也需要把适老化服务提上日程,尽快转向为老年人提供更多贴心的服务。

近年来,各地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方面,已经开展了不少尝试和探索,比如山西省红十字情缘志愿服务队开展的“窗帘行动”,以“窗帘拉开”为约,检视老人是否起居正常;一些社区养老机构“打破围墙”,以主动上门的形式提供服务;上海、南京等城市给符合条件的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如果超过12小时用水量不到0.01立方米,水表会自动报警给居委会或网格管理人员,等等。

在各地近些年的探索和实践中,无论是运用智能手段,以智慧水表、智能门磁等设备对空巢老人状况跟踪监测,还是社区组织专人负责,或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交由社会机构专门负责跟踪;无论是充分调动起社会力量,结成”一对一“或”多对多”的互助式跟踪和帮扶,还是以行政力量牵头建设“空巢”老年家庭聚集而居、适合老年人居住生活的老年社区;无论是在医保政策上对老年人适当倾斜,减少他们“最怕生病”的紧张焦虑,还是鼓励发展包括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在内的多种老年护理型保险产品,都是全社会协同努力帮助空巢老人解决后顾之忧的有益探索方案。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要让“空巢老人”处于盲区,全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为他们的幸福做出更多努力,是为了他们,也是为了我们自己。(丁励)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既然叫“门槛”,就意味着不是不能迈
下一篇:小心!问题“网红爆款”坑你没商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