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反催收中介乱象待治理

2022-03-15 18:50:28    经济日报

一段时间以来,以“信用卡逾期管理”为名义的反催收中介有些“活跃”,他们游走在各大搜索引擎和社交平台,通过伪造虚假证明材料等方式,帮助欠款人逃避银行贷款或信用卡逾期处罚,形成黑灰产链条,干扰了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需引起有关方面注意。

根据有关报道,反催收中介一般通过伪造残疾、涉刑、疫情隔离等虚假材料,向银行申请还款延期,收取逾期客户较高数额的“佣金”;如果申请不通过,这些黑中介还有可能把虚假材料作为证据,对客户实施反向敲诈。某些反催收中介已实现“流程化、产业化、公司化”运作,相关业务人员往往会组建贷款业务交流群和反催收群,邀请所谓的“债务管理和咨询专家”给欠款者“支招”。有些中介公司还专门设置风险控制、法律咨询等部门,假冒律师为欠款者修复征信,带有较强的隐蔽性,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黑灰产业链。教唆欠款人伪造虚假材料的行为,已经构成金融诈骗,不仅干扰了银行的贷款管理业务,使得银行资产承压、收入减少,也破坏了公平公正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影响极为恶劣。

从欠款人角度看,通过反催收中介逃避处罚的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在金融借贷关系中,按照约定,还款是借款人应尽的义务。经借款人申请,如果银行同意调整还款方式或者延期还款,实际上是双方协商一致对原有契约进行变更。借款人利用虚假证明骗取变更属于金融欺诈行为,一旦核实清楚,会被认定无效,欠款人还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在这个黑灰产链条上,欠款人法律意识淡薄,心存侥幸,属于恶意逃废债行为。欠款人的个人信息提供给黑中介,本身也存在较大风险,随时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于诈骗、洗钱、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

也要看到,银行反催收中介得以存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的不规范催收现象。现实中,个别银行将催收业务外包,在催收过程中存在言语和程序上的失当行为,反催收中介正是从中嗅到商机。有专家指出,我国催收行业目前存在法律依据不足、缺乏指导监管、行业自律不足等顽疾,反催收乱象屡禁不止与此不无关系。

诚信还款,文明履约,是应有之义。欠款人应该清楚,即便是维权,也应该合法合规。幻想通过反催收中介逃避责任,到头来只能害人害己,甚至陷入违法犯罪的泥潭。(郭存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千余份“假报告”背后的安全隐患亟待彻查
下一篇: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