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广新闻热线接到群众反映称,多年来陕西宝鸡市多县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报告造假泛滥,一千多份假报告,涉及学校、体育馆18所,医院3所,居民住宅楼123栋,埋下严重安全隐患。记者调查发现,涉及假报告的很多建筑,安全隐患并未消除。
“万丈高楼平地起,工程质量大如天。”在建筑工程领域,如果建筑材料有问题,无异于埋下了“定时炸弹”。现实中,类似悲剧并不少见,几年前,震动全国的西安地铁“问题电缆案”发生后,陕西省政府发文要求,“全面整顿工程质量检测市场,严厉惩处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行为”。但从记者调查看,现状不容乐观。
此次“假报告”事件源于当地一家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负责人张女士多年坚持不懈的举报,尽管多名相关犯罪分子被判刑,但假报告背后隐藏的建筑安全隐患并未消除,甚至涉事多所学校及当地教体部门对此“毫不知情”。据报道,截至2020年1月,警方已查实,存在犯罪事实(伪造印章出具假报告)的建筑有32栋,另有135栋建筑正在核查中,可谓触目惊心。
假报告多达千余份,涉及众多学校、体育馆、医院、居民楼、办公楼,至今都没有消除安全隐患,让人不寒而栗。在人命关天的底线问题上,不容任何侥幸心理。一旦出了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事实上,常识问题无需赘言,其中利害亦不言自明。据报道,3月14日,事件被曝光后,宝鸡市住建局则表示,当天已经了解到相关舆情,目前正着手进行调查。但综合各方信息看,当地应尽快成立由多部门组成的调查组,或者由上级部门牵头成立调查组,对“假报告”事件一查到底。
首先,对已经查实存在工程质量检测报告造假的建筑,要对其质量进行重新检测或鉴定,一个不漏地完成问题隐患整改;其次,对其他涉嫌造假的工程质量检测报告逐一核查、鉴定真伪;同时,依法依纪严肃追责,一方面追查假报告如何通过了工程质量验收,另一方面对相关部门进行追问追查,给社会一个负责任的答复。
伪造印章、检测造假是犯罪行为,令人错愕的是,张女士长期向当地多个部门举报,结果十年来假报告越来越多,检测造假的猖獗和泛滥由此可见一斑。当地应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和态度,狠刹检测造假之风,守牢安全底线。(陈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