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学会成为市民

2022-03-15 18:48:37    光明网

最近,江西南昌一位大一学生多次在人民网向南昌市委留言,建议南昌建设商业城市、网红城市,南昌市有关方面也进行了回应,感谢他对南昌城市建设的关注,同时也建议他“把重心放在学习上”。

这位大一学生的建议,有的是细节方面的,比如公交站可以有创意设计,红绿灯、人行横道可以参考长沙的粉色斑马线,垃圾桶、井盖可以有不同图案。这可能就是他对“网红城市”的理解:在审美上做一些改进,会有一些传播效应。

还有一些建议,反映出他对“更好城市”的向往。他建议南昌打造“商业城市”,因为南昌人口在增多,可以引进太古里、IFS这些大型商业体。对此,有关方面的回应倒是非常清醒:没必要刻意招商引资,做好营商环境,这些商业资本就来了。

一个城市具体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径”,一定需要综合评估,也要结合当地的具体状况,相信城市管理者一定会有合适的答案。其实这位大一新生对自己所在城市的热情,才是特别值得珍视的。

南昌在过去一年增加18万人口,说明这个城市的吸引力在增加。过去10年,以我所在的成都为例,增加了好几百万的人口。很多人从乡村或者小城镇,来到更大的都市,或者离开自己家乡到另一个城市开始新的人生。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成为一个市民”,其实是相当重要的课题。

在何种意义上,我们可以判断自己属于某一个城市?是拥有户口,买房,还是从内心产生对一个城市的认同?我自己的感受,是在2008年地震后的“国家哀悼日”,我在成都街头听到警报悲鸣,所有汽车全部停下鸣笛,那一刻我认为我已经属于这个城市。每一个人的答案,当然是不同的,但是所有答案中也一定有共同点,那就是你在精神上认定自己属于一个市民共同体。

这位同学现在就有这样的激情。他认为自己是这个城市的一员,有责任让它变得更好。他心中有更好城市的模样(比如长沙,或者那些拥有太古里的城市),他也希望“自己的城市”迎头赶上。他对“网红城市”的渴望,其实反映了一种认同上的焦虑;希望自己的城市更“火”,被更多人“喜欢”。

这样的期待,值得城市管理者重视。南昌市有关方面对这位同学的建议进行了认真的回复,这是值得肯定的。一方面,回应市民关切,本就是有关部门的职责,另一方面,我们在回应中也能读到城市管理者的真诚。相信这样的回应本身,就会让这位同学感受到这个城市是有希望的。

而同时,这会增强他对这个城市的认同感。说到底,“成为一个市民”,不仅意味着买房或落户,而是意味着要对一个城市负责。“市民精神”其实就是要超越自己的私人生活,一定程度地投入到城市的公共事务中去,对好的东西要维护,而对城市不足的地方,也会勇敢批评建议。这种能力和意识都不是天生的,而是有一个学习的过程。这位大学生在读大一的时候,就积极留言、建言献策,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开端。(张 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严格规范管理,让竞赛热降温
下一篇:千余份“假报告”背后的安全隐患亟待彻查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