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用将心比心换心服口服

2022-03-15 18:42:10    人民日报

在这些具体的执法中,看似“多此一举”的普法教育,其实是帮助群众了解法律知识、形成法治观念的好办法

紧邻上海武康大楼的路口,5条道路交会,交通指示牌、信号灯密密麻麻,行人稍不留神就可能走错方向。这里交通情况复杂多变,一些违反交规的驾驶员和行人常常觉得“委屈”。

如何让被处罚者心服口服?这既考验着执法者的执法方式,也考验着他们的普法水平。对此,从警29年的顾浩威颇有心得。作为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交警支队一大队民警,顾浩威在此执勤16年,处罚交通违法行为上万人次,却从未被投诉过。

停车线后的电动自行车车队中,一名男子骑车冲出,被顾浩威第一时间拦停:“直行是红灯呀,怎么能走?”对方赶忙解释:“两条路的灯离得太近,看不清楚。”听罢,老顾带他重新走到路口,顺着红绿灯的指向绕了整个路口一圈,边走边讲解。一次两三分钟就能完成的执法,老顾花了十几分钟在普法教育上。

之所以不能“一罚了之”,用顾浩威的话说,“违法违规必须受罚,但处罚的方式很重要。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处罚得明明白白,才能让对方心服口服。”对违法者来说,一次亲身经历也让他们对法律法规的理解更深更透。

“违法者被罚款几十元,如果不讲明白,他可能要生一天的气。”不吝言语、不惜体力、不厌其烦地向违法者解惑,顾浩威的“多此一举”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理解。

执法是否规范、普法是否透彻,影响着群众对法治社会建设的感知。在这些具体的执法中,看似“多此一举”的普法教育,其实是帮助群众了解法律知识、形成法治观念的好办法。在每一次执法中,多一些理解、多一点耐心、多一分智慧,方能让法治观念浸润人心。(巨云鹏)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
下一篇:激发古典诗词的时代魅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