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共促消费公平”,监管部门任重道远

2022-03-14 22:08:33    光明网

明天就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每年这个日子前后,媒体都会曝光一批假冒伪劣商品,令人触目惊心。今年央视3·15晚会自然是重头戏,一些地方媒体和网络媒体纷纷亮出舆论监督的“杀手锏”:“鲜榨橙汁”里面含有剩果汁,网络直播赌石成“杀猪盘”,“德国彪马专柜”卖“虎彪马壮”牌鞋……这些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一笔笔消费,竟然藏着如此大的风险隐患。

315曝光的威力是巨大的。对企业来说,如果被列入315黑榜,不仅意味着品牌声誉大大受损,还将面临工商、质监、消协等部门的明察暗访。如果被坐实存在如食品安全之类的问题或隐患,轻则批评教育、整改罚款,重则如曾经大名鼎鼎的三鹿奶粉一样,企业破产不说,企业负责人还要面临牢狱之灾。不法企业忌惮315,于是总想方设法躲过这一“劫”,动歪心思,或是搞“定点公关”,或是赞助会议、论坛、活动。

作为代表消费者权益保护的315,能够让不法企业感到忌惮和警示,这是每年举办这一活动的重要意义。但是,315每年只有一次,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需求是常态化的,我们不可能指望消费者将日常的消费维权事件攒到315来统一解决,这就需要构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常态化机制。

消费者维权难的问题广泛存在。相信每个普通消费者都经历过维权的辛酸与困难。普通消费者在与商家交易的过程中,天然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一不小心就被商家忽悠上套。而单个消费者维权能力弱、成本高,即便维权成功,得到的赔偿与其所付出的时间精力成本也不相匹配。一些不法商家正是看准了消费者这样的心理,因而在违法边缘疯狂游走、牟取暴利。

构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常态化机制,就应该把“天天315”落到实处。今年中消协将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定为“共促消费公平”,其内涵是保护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推动科技公平;保护特殊群体消费公平;推进代际公平。要达到这些良好的初衷,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机制设计,将消费者投诉信息纳入督办台账,采取类似“接诉即办”的机制,严格投诉协同处置规则和属地责任,切实提高纠纷化解效率。

今年315普遍关注的消费者隐私保护,也应成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去年央视3·15晚会就曾报道,科勒卫浴旗下上海门店安装具备人脸识别功能摄像头,一旦顾客进入门店,人脸信息就会被捕捉、记录、分析,作为销售人员差别化报价的依据。这一年来,又有小鹏汽车等多家企业被曝出非法采集人脸照。这些做法显然有违消费公平的要求,应当通过更有力的执法举措来明确是非标准,促进消费环境公平。

不论是媒体监督曝光,还是消费者个人维权,都是一种亡羊补牢的事后行为。构建常态化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营造良好的、公平的消费环境,最根本的还是要靠监管部门积极主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消费者的安全感,根源于监管部门的责任感,只有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领域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畅通消费者的投诉渠道,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提高消费纠纷的解决效率,才能让消费者在维权时有切切实实的获得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种粮农民拿到更多“真金白银”
下一篇:考研分数线大幅上涨,如何看待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