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让种粮农民拿到更多“真金白银”

2022-03-14 22:07:40    广州日报

一份补贴“大礼包”正在派送至种粮农民手中。近日,中央财政下达资金200亿元,再次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稳定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今年刚刚公布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其中强调要“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并对各项补贴政策均作了细致要求。

吃粮不忘种粮人,农民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衣食父母。我国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世界近1/5的人口,靠的正是无数辛勤劳作的农民。而在强调“中国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的眼下,更离不开种粮农民。为此,保障好农民的切身利益,理所当然。特别是今年以来,受国内外多方面因素影响,农资价格出现明显浮动,对农民种粮收益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中央财政在财政收支形势面临紧平衡的压力下,又一次性拿出200亿元的补贴资金,这份“真金白银”显得沉甸甸,且诚意满满,更是一项惠农耕、保民生的务实之举。

做到精准发放、精准管理,让“真金白银”落到实处。此次政策虽然延续2021年相关政策,但相关细节仍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各地要聚焦实际种粮农民,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发放机制,强化资金监管。同时,做好政策宣传,快速发放补贴,切实提高种粮农民的获得感。此外,要依法依规公开补贴信息,切实加强资金监管,相关职能部门应督促指导地方做好补贴发放工作,尽快将补贴发放到实际种粮农民手中。  

不让“衣食父母”为衣食发愁,更要进一步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这一转变有力地回答了当时“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现如今,这一问题应变成“如何让养活了中国的农民,活得更好?”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农民依然存在“种粮不划算”的看法。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种粮补贴占农民收入比重并不高。对此,正如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陈萌山建议,除了要加大对种粮农民的政策扶持、提高收购价外,还要建立技术补贴制度,加大符合国际规则的转移性补贴力度。简单来说,要将钱花在提高生产技术上,突破当前的粮食生产瓶颈,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效率,让农民多获利、多得利,从而充分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陈文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下一篇:“共促消费公平”,监管部门任重道远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