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别让家庭教育沦为一桩赚钱的生意

2022-03-11 19:24:17    光明网

1个月拿证,年收入高达50万——“家庭教育指导师”这样的工作你心动么?从今年元旦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标志着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父母们开启了“依法带娃”时代。同时,关于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的广告显著增多,“门槛低”“考证易”“收入高”等成了不少培训机构的宣传噱头。

进入依法带娃时代,家庭教育培训“火爆”并不奇怪。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促进“依法带娃”等内容,被写入了“两高”工作报告,一时间,家庭教育培训成了备受关注的新风口。

和很多新职业、新行业一样,一旦风口到来,各路鱼龙混杂的培训机构就随之而来。“1个月拿证,年收入高达50万”,这是赤裸裸的欺骗。

依法带娃应成为家长们的必修课,但其不能成为一桩赚钱的生意。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不得组织或者变相组织营利性教育培训。”因此,面向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必须坚持公益属性,“年收入高达50万”根本不现实。其实,“家庭教育指导师”尚未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相关培训不属于职业资格类、技能评价类的培训。

何况,一纸证书也代表不了实际技能。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作为教师业务培训的内容。”可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学校是“正规军”和“主力军”,家长应当多向老师学习、请教,无需舍近求远花“冤枉钱”。

有专家指出,真正需要接受专业培训的主要有三类人:一是幼儿园、中小学老师,二是社会工作者,三是机构从业人员。在供给上,家庭教育促进法也作出了相关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家庭教育工作专项规划,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和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将相关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鼓励和支持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家庭教育指导。说到底,家庭教育是“国事”而不是“生意”。

因此,破解家庭教育培训乱象,政府应承担起责任。一方面,将家庭教育指导教师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尽快建立家庭教育教师专业资格准入制度,出台家庭教育指导教师专业标准,加大对相关培训行为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通过整合、创新现行资源和平台等多种方式,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公共服务范畴,突出其公益性、普惠性和科学性、专业性。此外,对那些靠忽悠赚钱的培训机构,监管部门应依法严惩,同时追究那些发布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的网络平台的责任。(陈广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家庭教育中的“邻家效应”是怎么形成的
下一篇:建议上调独生子女父母退休金,妥善处理计生遗留问题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