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零容忍》里有深意

仇玉平    2022-03-10 10:35:42    《人民周刊》

央视播出的五集电视专题片《零容忍》,以震撼人心的真实反腐记录,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如往年播放的“打虎”大片一样,再次引发全国“追剧”热潮。很多观众非常好奇,这部专题片为何叫《零容忍》?摄制组的深层用意何在?

习近平总书记曾反复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零容忍”首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庄严承诺:必须坚定不移推进自我革命,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能不负十四亿人民。

“零容忍”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行动中的关键热词,屡屡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之中:“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零容忍的决心丝毫不能动摇,惩治腐败的力度丝毫不能削弱”“查处腐败问题,必须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2013年至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连续10年在年初的中央纪委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零容忍”作为总书记金句中的闪光点,彰显了我们党反对腐败的鲜明立场,宣示着党中央毫不动摇反对腐败的坚决态度,释放出百年大党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强烈信号。

同时,“零容忍”也指明了我们党以雷霆之势反腐惩恶的根本方向,吹响了我们党打好反腐攻坚战持久战的冲锋号。专题片《零容忍》所呈现的内容,实际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我革命成功实践的集中展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案件380.5万件,查处408.9万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74.2万人,这份反腐败成绩单分量之重,观众通过《零容忍》中的一个个案例可以充分感受到。

五集专题片以十足的含金量,完美映照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恢宏画卷,以丰富内容阐释了党中央反腐惩恶的深刻内涵,那就是反腐不因身份、数量而放松,不因行业、领域而止步,不因地域、空间而区别,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始终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归根结底就是专题片片名的三个字——“零容忍”。

“零容忍”彰显党对人民的政治承诺,体现了正风反腐的丰硕成果。专题片名称中这个“零”,也意味着对党的反腐事业的阶段性回顾。专题片播放后的1月中旬举行了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总结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他用四个“任重道远”阐明了反腐败工作的严峻形势,向全党敲响了警钟,“零容忍”也再次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之中。  

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更奋楫。从2013年起,新时代反腐败斗争已进入第十个年头,立足建党百年新起点,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将依然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但纪检监察机关仍要保持政治定力和清醒头脑,怀着“归零”意识和“空杯”心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再出发,以更加昂扬的斗志继续奋进,才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人民交出靓丽的新答卷。

(《人民周刊》2022年第4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政府预算不仅仅是“国家账本”
下一篇:凝聚智慧力量 共谱奋进新篇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