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让跨省异地就医过程更“顺溜”一些

2022-03-09 11:45:46    北京青年报

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目前,我国已建成全世界最大、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网,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全面推开,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稳步试点,异地就医备案服务正在推广。新华社记者近日赴山西、江西等地调研,发现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在先行先试中仍存在堵点。这也是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多位代表委员就此提出了意见建议。

从过去只能拿票据回参保地报销,且报销多少心里没底、票据遗失就无法报销,到现在可以在异地医院直接结算、民众不再需要“跑腿垫资”,跨省异地就医政策调整已给民众带来了诸多好处。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底,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为5.27万家。2021年当年国家平台直接结算440.59万人次,涉及医疗总费用1070.20亿元,医保基金支付624.63亿元。这些亮眼的数据背后,是群众获得的巨大便捷与实惠。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群众在办理异地就医时,仍存在不少烦恼与不顺。新华社记者走访调研发现,一些地方群众在办理异地就医和享受待遇时,遇到多个堵点。比如,太原市的张女士拿不出在职职工因工作需要常驻外地的材料,只能自行垫付费用到北京就医。南昌市的白先生申请异地就医备案时,被要求提供转诊转院证明,但这类证明十分难办。吉林的姜女士在北京就医时,委托父亲在家乡代办相关证明,却因不符合代办条件而只能做罢……凡此种种,不仅让群众感到特别不方便,而且让他们应得的医保福利大打折扣。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跨省异地就医虽然大渠道已掘通,但小支流上仍存在一些小堵点。虽然各地都推出了备案规则,但多头、多端口申请,以及备案流程不够清晰、材料申办手续繁杂等,也增加了群众办事的难度。虽然一家医院能够直接结算,但结算也可能存在“待遇差”,或者标准认定不统一等现象,导致异地就医的医保福利被降低。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细化规则、推出更多操作性强和接地气的实锤举措来化解。打通这些小堵点,不仅可让这项改革挖掘出更大潜力、取得更大实效,而且民众的就医体验也将大幅改善。为民办实事,就需要找准类似的民生痛点。

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在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的当前,每个人都存在异地看病的需求,要么因疾病难治需要到外省市求医,要么因跨省出差、旅游期间患病需要在当地看病,外出打工、父母随子女迁居异地等,都对异地就医存在刚需。进一步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的制度与规则,让跨省异地就医过程更“顺溜”一些,不仅我们每个人都是受益者,而且在获得异地就医这块民生蛋糕时,还能做到不折腾、不闹心。(时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遏制恶意抢注商标,须强化“用而不炒”
下一篇:完善知识产权信用管理机制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