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应对老龄化,需要积极老龄观

2022-03-09 11:36:27    北京晚报

3月7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上,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黄改荣就老年问题接受记者提问。她表示,老年人最关心的两件事是健康和幸福。“健康,是生病后能康复,还能听得清、看得见,生活能自己照顾自己;幸福,是生活有乐趣、被需要、不掉队”。黄改荣举了个身边的例子,一名93岁的皮肤科专家仍准时接诊,工作之余还要宣讲科普知识,有人劝老专家歇一歇,老专家却说:“出诊才开心,开心才健康,衰老不可怕,精神是马达。”

一段言简意赅的顺口溜,展现了老专家健康的心理状态,也一语道破老年人生哲学。年龄的增长是无法避免的,但衰老不意味着失去生活乐趣和精神追求。只要心态依然年轻向上,心地温暖纯良,暮年反而意味着更多的见识和底气。

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少老人继续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或教书育人,或当志愿者;或上老年大学,或积极参加社区活动。他们通过“有乐趣”的工作,发挥“被需要”的社会价值,展现“不掉队”的精神面貌。这三个关键词,其实与古罗马演说家西塞罗的一段话异曲同工:“老年之所以被认为不幸福有四个理由,第一个理由就是不能从事积极的工作;一个总是在学习和工作中讨生活的人,是不会察觉自己老之将至的。”

积极的老龄观,更应该成为融入社会的全民理念。作为一位常年与老年人打交道的医务工作者,黄改荣分享了对积极老年观的看法。建议老年人自身要有乐观的心态,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同时呼吁在社会层面积极帮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预计“十四五”时期这一数字突破3亿,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帮助如此多的老年人获得老有所为的快乐,需要政府多部门创造有利条件,需要每一个年龄段的人搭把手、出份力。去年底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这正是帮助老年人通过学有所成,实现老有所为的有效途径。平日里,年轻人除了要关爱老年人的身体,也要多帮助他们学习智能设备,迈过“数字鸿沟”,避免他们因为与社会的脱节,走入老年孤独的阴霾。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全社会的关爱和帮助下,老年人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的求知欲望,跟上甚至引领时尚潮流,就会青山不老,岁月流金。(辛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残疾人志愿者服务冬残奥,共建包容社会
下一篇:建设更高水平法治中国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