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感情深一口闷”?劝酒侵权必担责!

2022-01-18 11:18:55    人民网

“我是兄你是弟,我说咋地就咋地!来,走一个”“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一条大河波浪宽,端起这杯咱就干”……对于这些劝酒的话,“酒精考验”的人不会陌生。经常参加“酒局”者,也见识过劝酒者的“豪情”以及被劝酒者的“狼狈”。被“一口闷”是否真的“感情深”恐怕得两说,但不少人难免在生理和心理上“不吐不快”。

针对劝酒、灌酒、斗酒等不文明行为,多地多部门近日陆续发布“文明聚餐、适量自愿饮酒”倡议。在某种程度上,倡议也是一种规诫,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文明饮酒要适量、欢庆聚会不劝酒、劝酒出事要担责。

为什么要劝酒?有人是为了所谓的“礼数”,觉得如果主人不多敬或多劝客人饮下几杯酒,就显得不热情、不周到。还有人是为了烘托气氛,认为不劝酒就冷场,只有大家都喝“热烈”、喝“开怀”,饭局才“圆满”。更有人是为了“办成事”,“酒杯一端,政策放宽”,某些人吃这一套。凡此种种,有客套的成分,也有功利的目的。

有媒体曾对2000多名受访者做过调查,92.3%表示有过被劝酒的经历,74%称被劝酒时推脱不过就接受,足见劝酒的普遍。劝酒不仅发生在亲友聚会,甚至陌生人共同参加饭局,也可能“被不醉不归”。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劝酒更是司空见惯。

问题在于,被强行劝酒或灌酒,很多人心中是不快的,还蕴含“人情绑架”乃至“地位不平等下强者对弱者的一种征服”等意味,因而表面的相互逢迎很可能是极为虚伪的。此外,喝得晕头转向、难受呕吐、出尽洋相,这样的“热烈”让很多人消受不起,也影响身体健康。更严重的是,不走正规渠道、在酒桌上“办事”,很可能暗藏违规违纪违法,“酒精考验”的干部落马屡见不鲜。

如果某些人对上述情况还是不太在乎,或抱有侥幸心理,下面的例子更会使人“醒悟”。有人被劝酒,酩酊大醉后还驾车,发生严重交通事故丧命。还有人酒醉失去意识,呕吐窒息致死,或酒精中毒身亡。当事人因饮酒丢了性命,是惨痛悲剧,对相关家庭更是沉重打击。同时,劝酒者以及参与酒局的其他“局中人”,也别想装成“没事人”。

相关法律规定,劝酒、灌酒等行为可能要承担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还有可能构成共同犯罪;共同饮酒过程中如果有人处于醉酒后的危险状态,其他同饮者应承担因过度劝酒、敬酒等先行行为所产生的安全保障义务,否则就可能转化为侵权行为。简言之,劝酒者要为劝酒行为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后果担责。

这已不是劝与不劝酒的问题,而是参与酒局者要对共饮者负有提醒、劝阻义务,在饮酒结束后对共饮者负有照顾、护送义务。如果未尽到有关义务,导致严重后果,将面临法律严惩。在有关案例中,一人因酒殒命,多人因侵权赔偿,令当事人懊悔不已,也给更多人带来警示。

树立文明新风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人们转变旧有观念,别再搞“酒逢知己千杯少”,更应遵循“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新风尚。

春节就要到了,不要做“劝酒一时爽,亲人两行泪”的傻事。“劝君更尽一杯酒”?殒命赔偿敲警钟!( 蒋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不应对普通员工滥用竞业限制
下一篇:疏堵并治,确保“扫黄打非”不留死角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