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乡村振兴再出发

记者 张丹华 通讯员 李江峰    2022-03-03 10:09:27    人民日报

金秋十月,南泥湾千亩水稻进入成熟期,稻浪起伏,稻谷飘香……南泥湾迎来金灿灿的丰收季。

早在大生产运动时期,南泥湾就开始种植水稻,经治地打坝、修渠引水,水田面积一度达7000余亩。后来,由于水源等原因,南泥湾的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其中千亩水田绝大部分改成了旱田。

2016年底,延安成立南泥湾开发区,布局南泥湾新发展。“我们坚持用南泥湾精神建设南泥湾,锚定‘红色南泥湾、陕北好江南’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南泥湾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鉴君说。

开发区与黑龙江北大荒集团合作,打造标准化样板田。2020年,引进10多个优质大米品种,种植水稻1500多亩,亩产达到600公斤。“这些稻田就是当年三五九旅老战士开垦的,我们发扬红色传统,着力打造优质高端水稻产业。”延安南泥湾(集团)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振荣说。

近年来,在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水稻种植的基础上,南泥湾还发展绿色高效循环农业,实施稻鱼、稻蟹综合种养项目,带动周边区域推广稻渔种养模式,促进山区百姓持续增收致富。

传承红色基因、发展全域旅游,南泥湾按下“快进键”。西大门景观、党徽广场等一批文旅项目对外开放。走进南泥湾开发区,稻穗造型的稻香门映入眼帘。正在南泥湾参观学习的学员聚集在党徽广场,齐声唱起《南泥湾》。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对外开放以来,成为来延安游客的打卡地和市民休闲娱乐的后花园。

旅游热带动了南泥湾乡村旅游发展。南泥湾依托桃宝峪村、高坊村两个乡村振兴示范村,重点发展陕北民宿、农耕体验等产业,带动57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如今的南泥湾,正在经历又一次巨变。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29日   第 06 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两把镢头见精神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