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舆情 > 正文

新能源汽车动辄涨价万元,电动单车也凑热闹,为啥?

2022-03-23 11:06:17    中国新闻网

进入3月以来,新能源汽车涨价的消息不断。近期,电动自行车也来“凑热闹”了。

3月14日以来,在一周时间内,特斯拉三次“官宣”涨价,幅度数万元;3月21日,小鹏汽车宣布涨价,幅度最高超3万元。有网友表示:“反向割韭菜?”

3月21日,小牛电动宣布将在4月1日对全系锂电产品涨价,幅度从200-1000元不等。“快买,不要等!”成为网友的最多回复。

涨价,啥原因?

自2022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已面临几轮成本压力。先是“芯”荒荒,再是“锂”芒芒,近期则是“镍”妖妖,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3月初,伦镍上演“史诗级”行情,一度突破每吨十万美元。而随着行情的平息,3月21日盘中,伦镍价格仍达每吨4.7万美元,在行情爆发前,伦镍仅每吨2万美元,价格上涨超过一倍。

而据中金公司研报显示,伦镍价格从2万美元/吨上涨至5万美元/吨,单车带电60KWH的8系新能源汽车镍原料成本约增加1万元。

除了镍外,动力电池另一种重要材料——锂,也处于快速上涨的行情当中。

以动力电池的主要材料碳酸锂价格为例,在2021年初,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仅为5万元/吨,年底则涨到29万元/吨,仅仅一年涨幅就高达480%。

进入2022年,碳酸锂的涨幅丝毫没有放缓势头。3月17日,电池级碳酸锂市场综合报价已经涨到了每吨48万-52万元。

据瑞银(UBS Evidence Lab)测算,目前,大部分厂商的电池成本即将与汽油动力总成齐平,动力电池占电动车总成本的25%-40%,是最昂贵的电动车零部件。动力电池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令车企的生产成本压力陡增。

除了镍和锂这样的电池的材料外,芯片短缺、补贴退坡也成为了新能源汽车价格快速上涨的因素。从2021年开始,部分车规级芯片从几十元涨到数千元,身价涨超百倍。补贴退坡,则直接导致新能源汽车涨价传导到消费者层面。

车企和经销商:不涨价、提现车,难做到

自2021年以来,电池材料涨价、芯片短缺等问题,已让车企苦不堪言。

从3月14日开始,威马、比亚迪、特斯拉、小鹏、哪吒、零跑等新能源车企都陆续发布了涨价公告。涨价幅度从千元到万元不等。特斯拉更是一周时间内三次上调国产Model Y车型售价,涨价幅度达数万元。

除涨价外,也有部分车企选择停产部分中低端车型,以弥补材料涨价的损失。欧拉品牌CEO董玉东在回应旗下黑猫和白猫车型停止接收订单时就表示:“在2022年原材料大幅上涨后,部分车型给公司带来了巨额亏损,黑猫单台亏损超万元。”

与此同时,部分新能源汽车4S店也面临“无车可卖”的局面。在走访多家新能源汽车4S店后,不少销售人员都对中新财经表示,除了展车,基本上已经都卖掉了。

“你看那台绿色展车,前两天也被客户订走了,刚刚才挪到那边,正准备收拾一下,平时,这个颜色的车可难卖了。”销售人员指着角落里的展车对记者说。

“依客户要求,现在车门都锁上了,定金都交完了,我们也没办法。”对于记者想再看看车的要求,销售人员无奈地拒绝了。

专家:原材料恢复供应将缓解价格上涨

针对原材料涨价的问题,主管部门、相关企业也都在积极出谋划策,促进行业正常发展。

在近日召开的锂行业运行和动力电池上游材料涨价问题座谈会上,工信部要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要加强供需对接,协力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协作关系,共同引导锂盐价格理性回归,加大力度保障市场供应,更好支撑我国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部分动力电池生产商也表示,将采用多元化的采购方案,以应对原材料上涨问题。蜂巢能源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新财经采访时表示:“目前,电池材料上涨是个大趋势,我们一直比较注重供应链的问题,所以提前也有自己的布局。”

一部分车企“另辟蹊径”,采用替代燃料方案解决问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曾提议,应明确甲醇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合法地位;加强甲醇汽车的准入及运行管理;鼓励对甲醇燃料、甲醇汽车技术的持续创新,建议通过增列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方式支持多种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等。

针对材料价格是否还会持续上涨的问题,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新能源汽车原材料涨价属于周期性行为,目前车价普遍上调也是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体现。随着原材料产业端供应环境恢复,一定程度上也将缓解价格上涨的不利因素。 (葛成)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超前点播”成往事 视频网站“潜规则”停止了吗?
下一篇:饮料变包治百病"神药"?警惕"健康讲座"骗局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