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雪梅在山上的果园里给脐橙树施肥。 周 义摄(新华社发) |
2012年1月拍摄的长汀县濯田镇塘尾角荒山。 福建省长汀县水土保持中心供图(新华社发) |
2019年8月拍摄的荒山治理后景象。 福建省长汀县水土保持中心供图(新华社发) |
站在山头远眺,山地葱茏,新绿漫向远方。在福建省长汀县濯田镇园当村村民马雪梅的记忆里,20多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模样。
1999年,马雪梅回乡承包山地,打算种树。原本是想借此改善生活,没成想,第一批树苗秋冬季种下去,来年春天一场小雨,树就被冲走了一半。马雪梅这才得知,自己承包的这片地,是严重的水土流失区。
她着急,却不甘。“不是良田,我也要把它变成良田!”就这样,马雪梅开始和这片地“较劲”。
专家一个个找,办法一个个试。果树种不活,就先种草。一开始,土壤肥力太差,有的地方连草都长不出来。地表温度太高,化肥用多了树苗“烧”死了,用少了太阳一晒又蒸发了。后来,专家建议用土肥,但土肥贵,马雪梅囊中羞涩。于是,她开始养河田鸡、养猪。这不仅让她有了充足的土肥供应,还缓解了种树的经济压力。
慢慢地,土地有了变化。每次下完雨,马雪梅都小心翼翼地用锄头把土刨开。最开始,只有土壤表层是湿的,下面根本挖不动。种草、养山,一年年过去,马雪梅发现,雨水逐渐往下渗透,土壤里层也变得松软湿润。
“草长得越来越好,地越来越肥,树苗存活率也提高了。”马雪梅说,20年斗转星移,荒山变成了绿山。
如今,马雪梅承包着600多亩山场,板栗树枝繁叶茂,脐橙收获时满园清香。种树和养殖的年收益已经达到了百万元,还带动了10多户乡亲就业致富。
“荒山变绿,土地生金。未来,这片地会越来越好,日子也会越来越甜。”马雪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