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保护滨海湿地 发挥蓝碳作用

黄山 刘泽英 赵辉    2022-11-14 15:41:00    中国绿色时报

11月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东道国活动——蓝碳与滨海湿地:气候、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线上线下举行,探讨滨海湿地在应对全球挑战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滨海湿地自身面临的问题,促进滨海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升中国社会组织和研究机构在全球蓝碳领域的影响力。

200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组织联合发布《蓝碳:健康海洋对碳的固定作用》评估报告,正式提出“蓝碳”概念,指出全球自然生态系统每年通过光合作用捕获的碳中约55%由海洋生物捕获并固定储存于海洋生态系统,该部分的“碳”被称为“蓝碳”,即海洋碳汇。相对于陆地生态系统的绿碳,蓝碳储存时间长,平均可达数百年,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戴民汉发表《滨海湿地等近海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增汇潜力》主旨报告,提出推动将海洋碳汇纳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科学研究方面开展全方位国际合作等政策建议。

与会代表分别就“蓝碳履约与市场参与”“陆海交错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滨海湿地保护与可持续生计”等主题分享科研成果与实践情况。

论坛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海南大学主办,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美乐家(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承办。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小竹子也有减碳大作为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冬季取暖设备如何放心选安心用?

冬季取暖设备如何放心选安心用?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