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国人均水资源量2239.8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2021年,我国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分别占全国用水总量的15.4%、17.7%、61.5%。
俯瞰兰溪三江六岸。
兰溪,浙江第一个“撤县设市”的县级市。
兰溪,“是一座典型的工业城市”,也是一个农业大区:39个工业大类占32个,农林牧渔业全面开花。
这里,自古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称——兰溪地处江南丰水区,却又是一个结构性缺水城市,水库优质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100余方,低于全省及金华市平均水平。
以水为名,因水而兴。如何保障城乡居民“有好水”、工业“有水压”、农业“有水喝”?显然,“分质供水,优水优用”,势在必行。
水源“内拓外引”双突破。金华引水量每日最高可近3万立方米;工业水厂分质供水企业增至42家,年置换饮用水900多万立方米;十三五期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45%和5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达91%以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获省级“四连优”……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2022年兰溪市创建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通过了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的复核。
“点滴‘兰’图绘三江 久久为功立潮头。”这些年来,兰溪始终坚持统一规划、治理、调度、管理,形成“四方”合力,“每一滴水,精打细算用”——从推进水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到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兰溪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铿锵有力。
群策群力
建章立制管长远,绿色低碳寻变革
“每天印染纺织品可达20万米!”走进浙江兰创海神印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创海神)智能化车间,机声隆隆,一派繁忙景象。
纺织业是兰溪规模占比最大的产业,总量占该市工业经济的1/3。
图为兰创海神污水处理厂
厂区另一侧,每日4000吨中水回用工程现场,工人们正有序忙碌着。工程设备安装技术人员说:“一大早就开工了,现在在调试发电机组调速器设备,检查数据必须精准记录,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经过严格验收合格。”
中水也称“再生水”。“印染生产离不开水,是耗水‘大户’。“目前每吨工业水是3.5元,而中水是1.5元,每吨可节约成本2元,按照目前一天2000吨用水量,一年下来可节省140万元。”兰创海神行政副总经理童平算了一笔细帐。
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也是兰溪纺织行业的缩影。“如今,节水降耗,绿色发展,探索节水环保已成了企业‘必修课’。”兰溪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环安局副局长陈皓回忆说,早些年,受到水源、水压的双重限制,开发区部分企业面临用水难,一度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一起努力,用好每一滴水。”2016年底的一天,时任兰溪市委副书记范冬岩脚步匆匆,又一次往开发区赶。“针对如何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节水降耗 企业发展,大家有什么好建议和想法……”范冬岩开门见山,思路清晰。
“既要深入一线保供水、更要率先在节水道路上蹚出一条新路来。 “2018年初,历经一年多建设,作为金华全市首家工业水厂投入使用。目前为开发区42多家企业供水,管线覆盖范围内企业日均用水量达2.4万吨。
“兴节水,惠民生,促发展。“兰溪市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分质供水,并将其列为重点民生工程。
2017年,兰溪成立了市长任组长,23个部门为成员的市级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牵头组建工作专班。“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解决问题和建章立制统筹起来。”兰溪市副市长蒋万平话语坚定,“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重点深入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等领域节水。”
生态补偿、分质供水、阶梯水价、考核奖惩……兰溪从规划、机制、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节水管理。
“为了把节水工作落实落细,第一时间我们集团总部就迅速调集技术骨干入驻兰溪。”兰溪市钱江水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溪钱江水务)综合管理部副经理潘浩明说。
有了政府调控、市场活力、各方参与,兰溪节水型社会体系建设,蹄疾步稳。
从芝堰水库除险加固、供水管网新建改造,到芝堰水厂通水,钱塘垅水厂二期通水,再到金华引水工程“连网”……随着一个个“大块头”项目在三江六岸落地,兰溪抢抓机遇新修水利,坚持节水项目工程在“破”与“立”中推进。
今年九月底,兰溪市芝堰水厂顺利通过“浙江省城市供水现代化水厂” 评审。
图为该水厂信息化管理平台
“硬件建设要硬,软件管理不能软。”兰溪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委书记、局长章立峰坚定地说,全市工程项目均已实现“一体化”管理,健全部门联合执法体系,对私用自备水等行为依法依规严处。
“如何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如何更好节水降耗,已成为我们企业绿色发展探寻的目标。”浙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节水利用率、百姓满意度,随着“奖补惩戒”“你追我赶”,而活跃于兰溪。
数据显示:2021年,兰溪累计创建节水型载体35家,其中省级21家;新建改建供水管网20公里以上;全市改造节水器具4000套;改造“一户一表”1164户……
协同发力
拓宽渠道更畅流,水肥一体更绿色
“一把锄头”放水、探索循环种养殖、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选育耐旱品种……让农作物不再干渴。
位于兰溪市城南郊区的上华街道雅滩村,有着浙江省内养殖规模最大的连排“跑道式”养殖示范基地——雅滩水产养殖场。赵志芳在20条125平方米的跑道里,养出了15万公斤鱼。
“‘跑道养鱼’大大减少了养殖用水量,且不存在清塘干塘、大排大灌、尾水外排等问题。”赵志芳算了一笔节水账,将每条跑道折合成普通塘口来算,20条跑道约等于130亩池塘面积,一亩池塘约有1300多立方米水,那么仅在干塘这一项上,20条跑道一年至少能够节约水资源20万吨。
走进兰溪市东岩生态种养殖有限公司基地,一边是2000头存栏生猪养殖旺,一边则是果蔬飘香。
“如今,肥水不流外人田,种养殖一条龙。”基地负责人胡寿标喜打“金算盘”:自从引进了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利用沼液滴灌进行施肥,把水分和养分定量、定时,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有效实现了节水、省肥、高效、少虫害等目标。
“目前兰溪约有18万头存栏生猪,通过农牧结合、生态消纳方式,可为种植基地提供约65.7万吨水肥,实现了对废沼液的资源化利用。”
“既是水又是肥”,水肥资源精细用。如今,水肥网连上互联网,水利设施更智能,灌溉更高效。
轻点手机,电表合闸,抽水机转动……“现在水肥滴灌一体,用量、温度、湿度、日照等,均可精准控制,不仅一年用水量可节省30%以上的同时,还可省下200多个工时。”“云上”浇地,让兰溪市马涧镇七星山名果庄园的汤友贵步入“智能园林”时代,杨梅产业硕果累累,不仅一改“粗放型”传统种植,小杨梅也由此走上精品康庄大道。
“喷灌与传统地面灌溉相比,节水约40-50%,而滴灌与喷灌相比,节水约33%,而与畦灌相比,则能够节水81.6%左右。”兰溪市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科科长李强拿出《兰溪市扶持设施农业发展实施办法》介绍,目前全市喷滴灌设施建设达3.97万亩,其中水肥一体化面积0.55万亩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89以上。
金秋十月稻谷香,又到一年丰收忙。伴随着一台台收割机在稻浪中穿梭,兰溪7.8万亩单季稻宛如一幅金色画卷,跃然眼前。
“有收无收在于水,亩产能超800斤,实属不易!”种粮大户,浙江思晋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晋兰)项目经理杨春华很是感慨。“要在过去肯定是灾年,多亏大家齐心协力,实行统一调度用水,硬是把离我们最远的东风水库的水送进田间地头。”
作为非粮化整治的缩影,思晋兰基地地处东芝灌区,这里也是兰溪最大的灌区,涉及永昌、赤溪、诸葛、游埠等6个乡镇(街道),12.5万亩农田灌溉任务。
远眺兰溪东芝灌区
今年七八月份,兰溪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农业生产可谓饱受“烤”验。
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原则,兰溪在确保群众生活用水的同时,保障庄稼“有水喝”。根据上级安排,并结合农户用水需求,东风水库、城头水库等纷纷开闸放水,以缓解沿线灌区的农业灌溉用水需求。
好光景激发前行动力,好作风凝聚团结合力。骄阳似火,兰溪市东风水库管理处(以下简称:管理处)会议室气氛热烈。市领导、水务和农业农村负责人、水库责任人、发电运行工、水文监测信息员、镇(街道)村干部、农民用水协会负责人、种粮大户、农户代表,20余人在为落实落细抗旱减灾工作,又一次集思广益。
“‘放、引、提、蓄’!多管齐下抗旱保供水,实行统一调度、轮灌放水来节约用水……作为一线责任人,我们更要全力以赴。”管理处主任祝庆良坚定地说,“往年2个机埠运行,今年7个机埠马力全开,人员缺口不下10人,要确保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安全,我们必须连轴转!”
故障排查、渠道巡查,饿了划两口快餐,累了睡前擦把身……日夜兼程,为守住灌溉抗旱“上甘岭”阵地。方向阳连续五天一刻不停,紧盯机埠内外,确保“水到渠成”。“在岗一分钟、做好60秒,最后一班岗不留遗憾。”今年60岁的方向阳,35年来一直泡在“水里”。
“百库千塘通‘经脉’,一江丰水更畅流。”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像方向阳一样的水利人奋战在一线、连通起沟渠“最后一公里”。
“过去水从门前过,用多少都不为过。”兰溪市永昌街道永昌村农民用水协会负责人徐国军说,用水高峰期,大家抢着浇,等轮到自己,水量常常不够。
“谁用水、谁管理、谁受益”,农民用水协会解了这道管护难题。“农户提前上报用水需求,协会与灌区沟通,安排时间表,大家心里有本明白账。”村民孙雄伟说,“协会负责水利设施、养护和运行管理,省心多了。”
“现在不仅水利用率比修缮前提高了约50%,通水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在浣江机埠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现场,赤溪街道农业农村办主任蒋红旗不时抬手指向田间,“有了涓涓细流,眼前这3000多亩水稻、萝卜可以在高标准农田里更好的扎下根、催新绿。”
为了更好地保障农业高效灌溉用水,下步计划实施赤溪衢江提水工程。“江里引水,一步之遥,灌溉不再‘卡脖子’了。”田间上来,蒋红旗转身又来衢江边,“远水终归解不了近渴”,以往为了东风水库的水过来,需要蹲守两天两夜。
随着节水续建改造项目的实施和水利工程设施的不断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自然水到渠成。
“目前,2万余亩高标准农田正快速推进,我们离40万亩高标准农田仅‘一田之隔’了。”兰溪农业农村局局长赵庆鸿底气十足,“量质齐增,既解决了土地碎片化,又发展节水农业,更提高了土地效益,可谓一举多赢。”
“千垄稻花万亩香,一带绿途锄声声。”登上白露山巅俯瞰,三江六岸,昔日的“望天田”“斗笠田”“冷浆田”变成了阡陌纵横的“万亩田”“吨粮田”“高产田”。
形成合力
精打细算用,涓涓水长
校园一角,雨水收集来浇园,洗手台前,限流节水“龙头紧”,课间之余,VR游戏,节水闯关更有趣……走进兰溪市兰江小学,让节水成为习惯,润泽心灵,
三年来,学校自来水用量从2018年20083立方米,直降至2021年11075立方米,单耗由2018年11.77m³/(人·年)降低至2021年6.51m³/(人·年),降幅达44.69%。
“点滴做起,习惯成自然!“兰溪市兰江小学校长伍叶林认为,自己先做榜样,从细节入手,教育引导孩子养成绿色低碳、勤俭节约。有了好习惯,小手自然会拉大手,“小家”之力,必成“大家”之事。
一付听漏仪、一根听漏杆、一根撬棍、一把手电筒、一个弯腰曲臂侧耳听,五个一“工程“看似简单,实属一身“特异功能”。
兰溪市城市供水管网的听漏工在夜晚工作
白天万米“竞走”,夜里听筒“把脉”。忙的时候清早五点都已在路上了,白天徒步巡管线20公里是常事,夜里查漏点赶上抢修,必须不分白昼连轴转。
“活多人少更要坚持!看听测钻,精准定位,没个3、5年还真顶不上。”地下,要熟知兰溪城乡水管网“八卦图”,地上,要面对刻不容缓和焦虑心情双重压力。
“由于要常年兼听、累月巡线,饮食、睡眠不规律,耳朵、膝盖还有胃哪会不‘抗议’呢,呵呵!”26年党龄、36年日夜兼程赶在前,今年55岁的兰溪市钱江水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溪钱江水务)检漏工章加福话语质朴。
“检漏修复保供水为节水。”兰溪钱江水务综合管理部副经理潘浩明介绍,目前兰溪城乡供水管网 DN40以上总长达2570公里。由于城市供水管网都深埋在地下,与天然气污水等各种管网交织在一起十分复杂,加上路面沉降、施工破坏、房屋拆迁、管网老化等都会引发漏水。目前,兰溪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8%以内。据统计,截止目前:今年兰溪市检查并及时发现自来水管道的“漏点”1150多个。
从地下回到地面,同样有一群人,一边全力呵护“城市绿肺”,一边要想方设法让好水涓涓细流。
“这是啥呀,编织袋树上挂,还在滴水呢!”初次来兰溪,你会不时被两侧行道树上一只只白色编织袋吸引。这些貌似普通的编织袋为何会挂在树上?有何作用?
“这些‘滴水袋’,每个25-30公斤不等,根据天气可给树木持续滴水1-3天,还可加入生根剂促进植物生根,再配合喷洒滴灌,能高效地保证行道树补水补养需要。”兰溪市园林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兰溪近8000棵新栽树木和不耐旱的乔木等均挂上了时尚的“滴水吊坠”。
绿化浇灌尽量不“喝”自来水。搭遮阳网、挂滴水袋、缠保湿带的同时,在兰江边设置加水点,在迎宾大道等路段设置喷灌系统……三江六岸,绿树常在,细水长流。
从听漏工到园林师,再到校园内外、千家万户,节约用水,贵在日常,重在行动。
“水压强,劲儿大,节水马桶用水少,还冲得干净。”兰溪市兰江街道五里亭小区居民徐舍妹一脸自豪地说,“买家电还是要选节水的,一年算下来水费少缴20%呢。”
推动生活节水,需要加强节水型器具的普及推广。潘浩明举例:有水温调节和流量限制功能的淋浴器,和传统淋浴器相比同时段用水可节省30%至70%左右,普通家庭每年可以节约上万升水。
“精打细算用,涓涓水长流。”家中常备盛水桶,浴前冷水要收集;暖瓶剩水不放弃,其他剩水再利用;优先选用节水型产品……在兰溪,这些俨然已成为越来越多家庭节约用水的行为规范。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兰溪城镇居民年人均生活用水量控制在50立方米左右。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接下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以再出发的心态、冲锋者的姿态,节水在心,让水更清、河更美、城市更宜居。”兰溪市委副书记、市长朱俊华说。(兰溪市“五水共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供稿 图片除署名外,由中共兰溪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