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明确提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各单位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表示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提升林草湿沙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上展现新作为,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实现新突破。
草原管理司表示,要强化草原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强化草原保护修复,加快修订草原法,完善基本草原保护、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等草原保护制度。加强林草执法队伍建设,强化草原执法监督。加大退化草原修复治理力度,提升草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提高草原生产力。推进草种业、草坪业、草原旅游业等产业发展。要提升草原工作科技支撑能力,加强草品种选育生产、退化草原植被恢复、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推广,强化草原学科建设和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深化草原保护修复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要完善草原治理体系,深化草原改革,构建新时代草原监测、保护、修复、监管执法、草业发展、支撑保障体系。以青藏高原区、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区建设为重点,推行草原休养生息,实施“藏粮于草”战略,促进草原地区乡村振兴。
湿地管理司表示,要全面加强湿地保护工作,全力办好《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要深入贯彻落实《湿地保护法》,建立保护协作机制,建立和完善湿地资源调查评价、面积总量管控、分级管理、监测预警、生态修复等配套制度。要以实施《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为抓手,统筹湿地保护管理的顶层设计,重点在“三区四带”生态功能严重退化的湿地开展综合整治和系统修复,优先在30个重点区域实施30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开展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完善湿地标准体系等16项具体任务。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修复退化湿地,提高湿地生态功能和碳汇能力。要推动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完善湿地分级分类管理,加大重要湿地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力度。探索推行湿地休养生息的体制机制,强化江河源头、上中游湿地和泥炭地整体保护,加强江河下游及河口湿地保护。以国家湿地公园为平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机制。
荒漠化防治司表示,要提高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实现防沙治沙、石漠化防治任务落地上图、精细化管理。全面落实荒漠生态保护红线,加大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要推进荒漠化防治能力现代化建设,完善荒漠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持续推进荒漠化、沙化、石漠化监测调查,提高沙尘暴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能力。加快荒漠化防治领域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注重水资源承载能力与林草资源优化配置等重大基础性科学研究,延长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链条。要着力提高荒漠区人民生活品质,培育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构建种养加、产供销、农文旅一体化的现代沙区、石漠化地区特色产业体系。要积极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编制中国土地退化防治白皮书,推动“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务实合作,加强中阿、中蒙、中非等防治荒漠化国际交流合作,为全球防治荒漠化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