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碳市场,为“双碳”助力

朱金宜    2022-10-11 10:40:46    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浙江省乐清市经济开发区一企业厂房屋顶,工人对光伏发电设备进行维护。近年来,乐清市加快低碳产业集群发展和制造业低碳化发展,建立地方碳普惠市场,企业和个人通过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量自主参与碳交易。

蔡宽元摄(人民图片)

 

【近镜头】51.23元/吨,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开张”首日收盘时的碳配额价格。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1.95亿吨,累计成交额达85.59亿元,促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初步显现。

十年来,从地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到全国碳市场平稳运行,碳市场从无到有,成为通过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通过市场机制,碳减排责任实现了在全国范围内落实到企业,增强了企业“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发展意识。

2021年12月14日,中国华电最后一家重点排放单位完成碳配额清缴,实现了在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期100%履约。一周之后,国家能源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火力发电公司,顺利完成清缴履约工作,所属149家火电企业和化工企业自备电厂实现100%履约……

在发电行业碳市场运行良好的基础上,未来,碳市场涵盖的行业有望进一步拓宽至钢铁、石化、化工等方面,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也将更加丰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绿色产品认证已覆盖近90种产品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人民日报:“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

人民日报:“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