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科协、浙江省政府主办的2022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浙江省湖州市拉开帷幕。当天,低碳农业发展论坛在德清县举行。该论坛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主要围绕如何更好地推动农业减排降碳与主要农产品增产保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协调,深入探讨了“肥药两制”改革、生态循环模式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新技术新装备、农业碳汇前沿进展等内容。
活动中,湖州市政府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达成院地合作,浙江农林大学与德清县农业生产主体进行签约,达成校企合作。记者了解到,自去年浙江全面部署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以来,农业便与工业、能源、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等一道,作为碳达峰“6+1”重点领域、主要战场。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碳排放总量来看,浙江农业领域已于2017年实现碳达峰,峰值为657万吨。从碳排放结构来看,集中在农机、渔业船舶和规模养殖场(含设施农业)3个领域;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农机、渔船主要消耗汽油、柴油,规模化养殖场主要消耗电力,2018年开始,煤炭消费基本趋零。
据测,“十四五”期间,浙江农业领域能源活动碳排放将保持缓慢增长,在2025年达到相对高峰值650万吨后进入平台期,此后缓慢下降。接下来,浙江将坚持减排与保供统筹、减排与固碳并举、减排与治污协同“三大原则”,提出淘汰落后低效产能、推动农机换代升级、推广生态技术模式、提高农事作业效率、探索农业固碳增汇等“五条路径”,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低碳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论坛上,作为“东道主”的德清县进行了发言。据介绍,近年来,德清深刻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紧扣农业现代化发展关键环节,创新模式举措、跃升技术能级,全域推进农业绿色生态发展,促进农业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不断丰富绿色生态农业实现场景,并探索农业低碳新路径,尤其积极挖掘农业固碳增汇潜能,尝试农业由碳源向碳汇转变的发展思路,争取在农业碳汇技术实现创新突破。(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