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草木茂盛,稻田水色天光,古人描摹的田园美景,在如今的余杭处处可见。
余杭区地处浙江省杭州市西北部,是良渚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浙江省产业集聚、人才汇集的经济活跃地区,传统与现代交融,良好生态与高速发展相得益彰。
近年来,余杭区以深化林长制改革为总抓手,坚持绿色发展,守住绿水青山,夯本固基、守正创新,“四力”齐发,书写着山水统治、城乡统筹发展的新篇章。
创新管护模式 保障源头管护力
今年6月,余杭区政府落实资金410万元,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形式,建立浙江省首支森林资源综合巡查队伍,推动探索巡林队伍市场化改革。
7月初以来,40名队员通过巡查,发现疑似问题33个、违法线索3条,发布全区森林资源综合巡查一周动态2期,每周抄送区政府和各镇街,区级林长审阅批示,下达整改任务,问题得到快速解决,实现闭环管理。巡查队管护模式已成为全区林长管林护林的有力手段。
队伍年轻化、巡护专业化、技术信息化是这支巡查队伍的最大特色。下一步,余杭区将充分发挥157名镇街护林员的作用,进一步谋划护林员市场化转型,从源头实现网格化管理,确保管护无死角、无漏洞。
“林长到村” 增强工作推动力
余杭区坚持党政负责、部门参与、全民动员、全域治理原则,以“责任、问题、任务”三张清单为目标导向,督促林长履职尽责。
目前,全区已公布区级林长39名,明确责任到村;全区共设立三级林长407名、林区警长57名、护林员197名。检察院、综合执法局等部门所辖林区的172个行政村,村村有林长(区级),事事有回应。推广“林长+警长+部门+护林员”模式,实现“上下贯通、左右协同”,形成齐抓共管的“一盘棋”格局。
今年上半年,余杭区级林长累计巡林46次,推动解决北湖综合保护工程政策资金保障等重大问题6项,交办涉林案件11起,销号率达100%。
数字化赋能 提升问题导向力
鸬鸟镇是余杭区西部林业重镇,全镇林地面积近9亩,森林覆盖率达89%,其中省级公益林21462亩、区级保护林58618亩。
以往,每到对村民发放公益林补偿资金时,林业干部祝锦鹏就十分苦恼。今年,通过“智慧林长”系统的公益林模块,核对信息后轻点鼠标,即可将补偿资金迅速准确地发放到村民账户。作为浙江省公益林管理应用的试点,余杭区以数字化牵引林业现代化变革,将“智慧林长”管理平台建设纳入区数字化改革重点项目,提供资金400万元,采用5G、AI、无人机、热成像、全景监控、实时图传等智能手段,构建“天地人一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一张网管人员、一张图管资源、一个库管事情、一平台管应用、一张表管考核“一管到底”的森林资源治理体系,有效提高了林长制管理的科学化、即时化、精细化水平。
聚力产业转型 林农致富添活力
今年6月,《杭州市余杭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和资金管理细则》出台,其中包括竹材分解点、毛竹材定向收购、“一亩山万元钱”林下经济等八大利好举措,助力竹产业转型向“深水区”挺进。
余杭区各级林长、协同部门齐力推进“竹八条”新政落地生效。今年,目标建设竹材分解点3个、“一亩山万元钱”示范基地8个,开展竹林抚育1500亩,综合利用竹林剩余物1500吨,预计可惠及林企50家以上、林农1000人以上。
近年来,余杭区围绕“做强二产、带动一产、助力三产”,打通“两山”双向转换通道,全区持续发力,深耕林产业绿色发展。“毛竹之乡”百丈镇聚焦碳排放和竹林碳汇,在绿色低碳环保领域进行一系列探索,先后与市余杭供电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探索全域电力能源托管新模式:与浙江农林大学签订项目开发协议,探索竹林碳汇增量的可持续经营和竹产品储碳量的市场交易。通过试点合作,百丈镇现已建设林下经济基地400余亩、竹产业提升示范基地298亩、毛竹现代园区1个,项目流转毛竹林600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