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陈晓劲 |
珊瑚礁生态修复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像植树造林一样,将人工培育的珊瑚苗种安放在合适的海域中,从而促进珊瑚资源快速恢复
“大海退潮了。海面上露出了美丽的珊瑚……它们一丛一丛,有的像鹿角,有的像扇面,有的像菊花……”一篇短文,生动描绘出珊瑚的千姿百态。
其实,除了好看以外,珊瑚礁对地球和海洋生态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比如通过自身形成的三维结构减轻海浪对海岸线的侵蚀作用;维系海洋生物多样性等。此外,珊瑚还具有科学研究价值。不过,受人类活动、气候变化以及敌害生物等影响,全球多数珊瑚礁发生了严重退化。
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珊瑚礁生态修复”保持与恢复珊瑚礁资源、扭转其退化趋势——我们称之为“种”珊瑚。
其实,珊瑚是动物,准确地说,是属于刺胞动物门下属的生物。许多小的珊瑚虫共同聚集形成珊瑚群体,就呈现出了我们所看到的美丽景象。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是动物,珊瑚咋还能“种”出来?
这其实是因为,珊瑚礁生态修复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像植树造林一样,将人工培育的珊瑚苗种安放在合适的海域中,从而促进珊瑚资源快速恢复。这其中的讲究可多了。
比如,珊瑚虽说是动物,但除了有性繁殖外,最常用的育苗方式,实际上是造礁石珊瑚的断枝培植技术,就像植物的断枝再生——我们常常说“无心插柳柳成荫”,就是指柳树容易用扦插的方式来繁殖。珊瑚也有类似的功能。
具体操作时,我们将珊瑚切成手指大小的断枝,经过培育后,就形成了一棵棵娇小的“幼苗”。等幼苗长到适合移植的大小,再选定水质、温度、地形等环境条件合适的海域,把它们固定到自然的珊瑚礁或人工礁体上。培育时,可以在海底钉上架子,上面吊绳,再把珊瑚绑在绳上,形成珊瑚树;或是拉起网做成浮床,把珊瑚种在浮床上……经过不懈努力,如今,底播珊瑚断枝成活率较以前已大幅提升。
很多时候,我们还需要穿戴潜水装备在海底操作。比如夜间珊瑚排卵的时候,我们会到海底连续多晚蹲守,获取珊瑚受精卵;把断枝固定在人工礁体上,也是全程“潜水式”作业,海水的压力、海浪造成的摇动以及复杂多变的天气因素,都是对工作巨大的考验,需要过硬的技术、体力和超强的耐心。
尽管“种”珊瑚是专业科研人员和海洋工作者做的事,但我们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自身的一些行动配合珊瑚保护。比如,海洋垃圾中有大量的塑料制品,会对珊瑚、浮游生物、贝类、海鸟和海龟等几乎所有海洋生物产生危害。我们可以通过减少海洋中的塑料污染,共同保护海洋环境。
(作者为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珊瑚生物学与珊瑚礁生态学学科组组长,本报记者贺林平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