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安徽滁州,地处江淮分水岭,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近年来,滁州以林长制改革推动森林城市建设,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森林生态系统,构筑皖东地区绿色生态屏障。
围绕打造“江淮绿色门户、醉美山水亭城”发展战略,滁州充分挖掘区位优势、自然禀赋和文化特色,用好总林长令和林长制工作提示单等制度,持续开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2021年,全市完成营造林44.83万亩。目前,累计创建国家森林乡村31个,省级森林城市8个、森林城镇84个、森林村庄575个。
为营造浓厚的创森氛围,滁州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市民对创森的支持率和满意率大幅提升,植绿、爱绿、护绿成为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全市涌现出一批爱绿护绿典型。
在齐抓共管的绿化新机制下,滁州推动协同开展“一村万树”公益碳汇林和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协同城建部门加强城区绿化。全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31平方米,居全省首位。开通滁州市全民义务植树网,发布网上义务植树项目9个。全市通过各种形式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超200万,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0%以上。
滁州始终把生态保护作为建设森林城市的底线,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扎实做好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目前,全市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下,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四率”指标全面完成,276株古树得到有效保护。
依托林长制改革,滁州创新“林长+”部门协作机制,市委政法委牵头协调公检法机关和司法、自然资源等部门开展林区联合巡林督导检查专项行动,市委宣传部积极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市公安局协调整合视频监控资源,推动林区“雪亮工程”建设。
为提升司法执法质效,滁州全面建立林业执法行刑衔接机制。2021年,开展“林长+检察长”巡查31次,办理案件12起,追缴赔偿8万余元,补种树木9000余株。天长市建成全省首个“林长+检察长”公益诉讼生态修复林基地。
在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的同时,滁州加快国家储备林建设,构建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建设金银森林,重点培育薄壳山核桃、麻栎、杜仲和精品苗木产业。注重林苗景、林果药一体化发展,全力营造多用途多效益的木材储备林、能源林、油料林、景观林和碳汇林。
目前,滁州已建立完善全省首个林业投融资平台,获得全国首批商业银行国储林项目贷款,建成全省首批国储林基地3万亩。2021年,分别新增国家级、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6家,省级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7家,省级示范家庭林场7家。全椒薄壳山核桃、南谯麻栎获批国家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南谯“枫叶+”入选《全国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此外,滁州还把发展森林旅游康养产业纳入林长制改革“活绿”重要内容加以推进。统筹全市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现代林业示范区和千亩以上特色林(园),打造森林旅游康养和休闲度假基地。皇甫山国有林场等3家单位入选安徽省第一批森林康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