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安徽亳州打造森林“四库”

周顶    2022-06-01 20:02:21    中国绿色时报

安徽省亳州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为抓手,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不断提升森林总量和质量,逐步增强森林碳汇能力,探索打造森林“四库”,助力实现“水库”增容、“钱库”增收、“粮库”增产、“碳库”增效。

优选优育优植

打造增容型森林“水库”

亳州市依托120余个、20余万亩林木良种育苗基地,与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开展技术合作,科学选育抗逆性强、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综合效益高、固碳能力强的树种。

经科学选育,涡阳槐花、亳天花粉、蒙城篱笆黄花梨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涡阳泓森槐、泓森榆、泓森楝、利辛馨香木瓜及蒙城逍遥楝获批为国家认证植物新品种。

全市大力推广种植选育乡土树种,造林成活率96%以上;坚持因地制宜、适地种树原则,以槐树等根系发达、枯叶吸水量大的乡土树种为主,在江淮运河两侧、沟河堤坝等科学种植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今年已在江淮运河两侧15公里范围内,共完成人工造林2300余亩。同时,从作业设计、整地造林、抚育经营等方面,实地排查全市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和现有经济林等营造林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实现问题“零发生”。

发展林业产业

打造增收型森林“钱库”

亳州市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现“点绿成金”,推进绿色转型发展。

注重引进和培育林业企业,实施靶向招商,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服务覆盖惠及本土企业,积极扶持推动本土林业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截至目前,全市已引进林业企业217家,培育林业大户575个,现有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省级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6个。同时,注重发挥林业综合效益,着力打造城市生态屏障、休闲旅游胜地、森林康养基地,实现生态保护与生态价值互促共赢。2022年一季度,全市林业产业产值14.69亿元,同比增长7.1%。

发展立体种养

打造增产型森林“粮库”

亳州市因地制宜多模式探索发展林果及林下经济等立体种养模式,形成木本油料、林药、林菜、林禽、林旅、林下苗木花卉等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加大财政投入,对集中连片的林菜、林果、林药等产业实施奖补。依托“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发展立体林业产业,推动规模化、精细化、专业化发展,实现资源增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截至2021年底,亳州市已种植果林、木本油料、森林药材等各类经济林24万亩,年产量达8.3万吨;发展林下经济44.62万亩,年经济收入8.9亿元,带动就业14万人。

增绿管绿护绿

打造增效型森林“碳库”

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建设,道路林网、河流林网、农田林网和村庄林网建设,“四旁四边四创”“五小园”建设,以及义务植树、矿山复绿等造林绿化活动,是亳州市增绿的重要途径。以此为基础,全市持续推进增绿补绿,筑牢生态屏障,提升生态承载力和固碳能力。

针对造林空间不足问题,亳州市及时调整林业发展思路,将工作重点从规模化造林逐步转变为精细化经营,全面加强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等森林经营,提升森林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实现增质增效。

2022年,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0.94万亩、森林抚育3.72万亩;建立健全“四级林长”责任体系,强化“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协作机制,实现巡林治林护林全覆盖;印发《亳州市打击毁林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亳州市森林督查暨林政执法综合管理系统案件查处整改“清零”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不断加强森林资源监管,依法打击违规破坏森林资源行为;深入推进林木采伐“放管服”改革工作,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持续加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实现了森林火灾及有害生物成灾率“零发生”。

亳州市以蒙城县白杨林场为试点,探索林业碳汇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并稳步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工作,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江苏九龙口湿地修复带来生态复苏
下一篇:福建将乐探索碳汇造林新模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