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碧波荡漾,芦苇轻摇,鸟儿在湖中戏水。
九龙口湿地属于沼泽湿地,由于湖荡沼泽中的9条河流在九龙口镇沙家庄的一座小岛汇合,形成“九龙戏珠”的景观而得名,是盐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
近年来,九龙口湿地公园大力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丰富鸟类栖息生境。修复后的九龙口,每年吸引数万鸟儿来此停栖,也引来了一群群游客。
生态失衡
依河而生,向河而兴。20世纪70年代以前,九龙口湿地曾一直保持着原生状态,柴蒲菱藕遍布,盛产鱼虾蟹鳖。
由于一味地匡圩种养和围网养殖,出现了原生态湿地水环境相对减少、水质功能相对减化、生物资源相对减弱的“三减”现象,湿地生态一度失衡。
2015年以前,九龙口湿地及周边匡圩种养和围网养殖面积超过1500公顷,累计有大小塘口100多个。塘口所匡之处,原先相连的自由水面被阻断,水生植物部分被毁。加之河道疏浚投入不足,湿地内沟河污泥淤积、水流不畅,九龙口湿地水质由原先的Ⅱ类降为Ⅳ类,同时湿地蓄水量渐渐下降,抗旱泄洪功能逐步退化。由于湿地面积急剧减少,芦苇生长衰败,有些野生动物栖息场所也发生了变迁,野生动物种类、种群数量逐渐减少。
生态平衡
为了恢复九龙口湿地生态,建湖县委高度重视,大力实施湿地退圩还湿工程,全面整治湿地水环境,恢复湿地植被。
2015年以来,建湖县共收储塘口100多个,合计800多公顷。目前,九龙口湿地核心区所有塘口和水上围网全部被清除。收储塘口后,当地将所有圩堤平整至与滩面相平,恢复湿地原貌。同时,制定了湿地生态修复补偿办法,切实保护农民群众利益。凡收储塘口,视其承包期限,一次性给予承包户补偿。根据塘口实有面积,每年向塘口所属村集体支付租金,并且以三年为一周期适当上调租金,践行了“塘口收储了,但村民分红收入不减”的承诺,得到了周边村民的支持。
2015年开始,九龙口旅游度假区管委会通过自筹和争取专项资金,实施了湿地水系疏通工程,分年度对9条骨干河道全面清淤。截至2021年底,疏浚河道18.5公里,完成土方100多万立方米。同时,疏通各支河,达到内外相通、船行无阻。对湿地浅滩和沟河的水花生、水葫芦等入侵物种,安排动力作业船进行机械作业,将水草运至堆草区。安排人工定期对湿地核心区水面进行常态化保洁,及时清理上游飘浮来的垃圾。引导湿地渔民上岸定居,同时结合农村康居工程建设,拆迁安置湿地边沿地带农户,大幅减少湿地生活污染源。经过7年的综合整治,湿地水质基本达到国家II类水质标准。
地形整理、入侵物种被清理后,建湖县在高滩区、浅滩区和开阔水面开展湿地植物恢复工程,在高滩、浅滩栽植芦苇和香蒲,在开阔水面栽植狐尾藻、苦草等本土沉水植物。2015年至今,九龙口退化湿地植被修复面积已超过300公顷。
生态复苏
建湖县九龙口湿地生境原先较为单一,曾一度影响部分鸟类的种群集聚和数量增加。为此,九龙口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聘请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进行科学指导,编制鸟类生境改造项目建设规划,结合退圩还湿,对原塘口圩堤进行地形整理,形成了高低起伏的高滩区,栽植成片湿地树木,为鸟类提供栖息地。如今,九龙口湿地新增人工岛5个,栽植湿生树木10万多棵,新增深水区域10处。每到适宜时节,成群的野鸭及其他水鸟栖息在浅水滩区,数万鸟儿飞翔空降在九龙口的栖息场,在芦苇荡、水中觅食、嬉戏,构建了九龙口一道灵动的新景观。在九龙口湿地,人们还陆续发现了震旦鸦雀、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种群。
生态修复带来生态复苏,九龙口湿地正在成为人与自然共享的乐园。
九龙口旅游度假区坚持统筹规划,推进湿地生态修复和生态旅游有机融合,先后开发了画舫芦荡观光、快艇冲浪、登岛观鸟、荷园采摘、芦荡野钓等旅游项目,丰富了湿地旅游元素,提升了景区的吸引力。如今,来九龙口湿地公园的游客数量明显增多,每年的游客接待量和营收都在增长。
湿地修复工程还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湿地公园的员工70%来自周边各村,村民从湿地生态修复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