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0余年不懈努力,前不久,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张石宝带领下,研究团队攻克了独蒜兰的种子萌发、花期调控、栽培技术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目前已实现规模化人工繁育和栽培。
独蒜兰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全世界约有独蒜兰属植物20余种,其中云南就有近20种,是该属植物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
尽管我国野生独蒜兰属植物种类丰富,但由于遭受人为破坏,导致野生资源逐步枯竭。2021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颁布,独蒜兰全属(所有种)均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标准,独蒜兰属植物的所有种类均处于受威胁状态,其中白花独蒜兰、藏南独蒜兰、艳花独蒜兰和冠状独蒜兰等4种属极危类别。
据团队助理研究员张伟介绍,独蒜兰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但在国内却鲜见成功栽培。其关键是独蒜兰属植物种子细如微尘,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极低,只有与真菌共生,才能正常萌发。
该团队通过对独蒜兰属植物的应用基础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攻克了花期调控、种子萌发、种苗人工繁育以及栽培技术等一系列难题。其中,通过对栽培环境的调控,一些种类实现了冬季开花。张伟表示,独蒜兰的自然花期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团队培育的新品种“海燕”“虹”“招摇山”可在11月至翌年1月开花,满足圣诞、元旦等冬季节日的市场需求。
目前,团队在收集保存了全属90%以上的物种的基础上,通过杂交育种方式,成功选育出“玛吉阿米”“招摇山”“山鬼”等17个独蒜兰新品种。同时,团队与昭通芸生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已建立800亩的独蒜兰种植基地,实现了独蒜兰的规模化繁殖和栽培。
在张伟看来,我国虽拥有独蒜兰绝对的资源优势,但杂交育种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开发和保护工作都需要持续跟进。
独蒜兰明显区别于其他兰花,在冬季无根无叶,是一种小型球根类植物。这种特性使之非常方便于运输,特别适合近年来兴起的互联网销售。因此,无论是作为观赏植物还是传统的药用植物,独蒜兰都有很大的开发利用空间。
“未来,应加强独蒜兰种质资源收集,建立完整的育种体系,不断选育出性状优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并保护和利用好野生资源,促进我国花卉和中药材产业发展。”张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