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乡土野花从深山走进成都街头绿地

韩沁 王梦洁    2022-03-31 17:47:43    中国绿色时报

 

成都天府广场的小报春 梁爽摄

 

在四川的大山里,野生花卉种类繁多,美丽迷人却“身处深山无人知”。在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如今,这些特色野生花卉开始在大城市惊艳亮相,为城市增添了美景。

今年春节期间,在成都市天府广场,20万株源自深山的花卉“小报春”艳丽绽放,给节日期间的广场带来别样美感。这些是科研人员培育的小报春新品种“蜀红”“傲冬”“粉沉香”“飞羽”。微风吹拂,花朵摇曳,绚丽的景色令人陶醉,人们纷纷在花海旁拍照留影。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不刻意追求奇花异草、名贵树木。绿化只搞奇花异草不可持续,盲目引进也不一定适应,要探索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绿化之路。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在“科学选择绿化树种草种”方面,明确提出“积极采用乡土树种草种进行绿化,审慎使用外来树种草种”。

为加强对乡土植物的研究与应用,四川省于2020年立足四川花卉产业种质资源丰富但自主产权品种少的发展现状,明确提出“加大特色传统名花、乡土植物、彩叶树种的种质资源收集与保育,加强优良乡土观赏植物、食药用花卉、主栽花卉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等要求,以种质资源收集与保育为切入点,选育推广优良乡土观赏植物和主栽花卉新品种。

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根据要求,开始筹备推动“公园城市特色植物景观体系构建与应用示范”项目建设,探索如何将具有特色的乡土植物应用于城市绿化中。而此次之所以选择报春花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报春花作为“世界三大高山花卉”之一,种类丰富,花色艳丽,我国约有该属植物300种,而四川正是全世界报春花的现代分布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野生资源。

但是,由于我国花卉产业起步晚、发展慢,一直以来这些美丽的花卉身处深山无人知,目前园林中应用的报春花几乎全部被国外品种所垄断。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成都市花木技术服务中心联手四川农业大学,不断加强我国乡土野生报春花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培育力度。

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贾茵及其团队以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二年生乡土草本花卉小报春为研究对象,经过10余年的持续驯化、栽培和育种,培育出一系列观赏价值高、生态适应性强、乡土特色显著且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小报春新品种和新材料,在植株花色、花香、花量、生态适应性、群植效果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为推进成都市公园城市特色植物景观体系构建,促进新品种小报春的实验成果转化,成都市花木技术服务中心进行了一系列探究与准备。

2020年12月上旬,成都市花木技术服务中心将小报春从四川农业大学实验大棚移至天府广场东侧绿地内进行试验性栽植,并连续14周对小报春露地栽培植株的株高、冠幅、花葶数、花葶长、花量、花径等观赏指标进行测定,形成了《天府广场小报春新品种地栽试验分析报告》。

2021年1月,成都市花木技术服务中心与四川农业大学签订《报春花属花卉种质资源挖掘研究与推广应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

2021年9月,为了进一步建立成都市特色植物“政产学研”交流合作桥梁,整合各方特色植物资源,促进乡土特色植物科研成果的转化,从而改善目前存在的乡土资源挖掘不充分、街道绿化景观同质化、城市绿化与城市文化融合性不够等问题,成都市花木技术服务中心正式打造推出“特色植物研究应用中心”平台。

小报春就是这个平台在2021年主要孵化的特色植物之一。目前成都市花木技术服务中心与四川农业大学已合作培育出小报春新品种“飞羽”,并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申请植物新品种权;混播多个小报春新品种约12万粒并进行杂交培育,编制《小报春栽培技术规程》,并申请了地方标准制订项目。

经过努力,小报春新品种在天府广场规模亮相。这些品种花色、花型多样,色彩艳丽,花量繁茂,花期长达3—4个月,且正值元旦、春节等传统佳节,既弥补了冬季少花的空缺,又可打破以往我国报春花市场全部依赖进口的现状。此外,由于小报春是乡土花卉,适应性极强,耐寒、耐旱,病虫害极少,抗土壤重金属等污染能力强,各方面表现均优于外来品种。

小报春等乡土特色植物在城市景观营造中的应用,有效美化了城市人文居住环境,促进了成都公园城市特色植物景观体系构建。

成都市下一步还将重点加强乡土野生花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地制宜,充分发掘与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植物,加大乡土植物新品种的自主研发力度,将乡土草种树种作为绿化主角,从乡土植物中筛选出适应性好、抗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植物进行研究应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安徽歙县生态旅游实现产值19亿多元
下一篇:四川纳溪4000亩桃花盛开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