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杭州史,半部在上城。”杭州上城区是南宋文化、吴越文化、钱塘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和南宋皇城大遗址的所在地,拥有全杭州超过一半的历史建筑、历史地段、历史街区和各级文保单位,位于上城区核心区的清波街道“宋韵最杭州”风貌样板区,更是最集中体现了“古都、开放、美学、乐活”多元的宋韵文化和“自然、传统、现代、和谐”的杭州意象。
依托丰富的宋韵文化资源,上城区以风貌区建设方案为统领,全力打造南宋都城遗址保留最完整的活化利用博览地、世界南宋文化发祥最早的文化体验目的地、南宋皇城揽胜视野最佳的顶级步行观景地和南宋府学体验效果最优的精致市井乐居地。
今年10月,上城“宋韵最杭州”传统风貌样板区获评浙江省2022年度第二批城乡风貌样板区。新起点上,风貌区厚积而勃发,整体提炼了“宋韵风雅城、清河揽胜地”的发展愿景,通过河坊街、南宋御街这一“古今双轴”,展现出清河坊繁华和御街风雅画卷,实施“四融四雅”一系列举措。
古都之韵尽在古今融合
作为杭城宋韵的核心承载地、展示地和体验地,上城区“宋韵最杭州”风貌样板区推进德寿宫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与南宋博物院(一期)建设,不仅基本恢复了宋高宗、宋孝宗时期重华宫(中区)和慈福宫(西区)的皇家建筑格局,还用虚拟现实技术再现“北有明清故宫、南有南宋皇城”的重大场景,同时以止水帷幕、大跨度不透光保护棚罩等方式保护遗址,探索了主要物质遗存的宋韵空间传承模式先行示范。
相对于宋韵文化的物质遗存,风貌区在非物质内涵上同样精彩,大力引进省市专家智库,精准研究挖掘点茶、焚香、插花、挂画、酒肆、勾栏、评书、百戏等宋韵文化“四雅四俗”的外延,再造了勾栏瓦舍、熏香入眠、鬓影簪花、蹴鞠捶丸、宋理讲堂、飨宴之礼等“南宋十二时辰”24小时体验载体,催生一系列雅生活体验馆和雅产业。
同时,风貌区还注重宋韵文化传承的品牌建设,举办了宋韵杭式生活节、两宋论坛等有影响力的节展活动,深度解码38个宋韵重点元素,发布了全市首个基层宋韵IP形象“小清”等先后,形成“传承南宋文脉、吟诵风雅上城”特色品牌矩阵。
内外融合彰显开放之韵
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早在南宋时期就是临安城皇城外的市井商业中心,如今这里不仅是中国开放式街巷制的起源地,还是西承西湖文化景观、东接京杭大运河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重要窗口,以此为基础培育发展“文商旅养”一体化的大旅游产业集群,塑造御街、河坊街等繁华街坊的都市体验文化品牌。
风貌区内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博物馆都是珍贵的宋韵资源,为“跨界”合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清波街道联合中国美术学院开展以宋画为内容的美育课程,推出宋代玉器博物馆等首批8家宋韵展示窗口单位,助推特色鲜明的文化惠民品牌集群发展,展现出高水平的文化体验目的地面貌。
“跨界”的同时还有产业发展,风貌区着眼南宋皇城遗产保护开发与旅游观光、娱乐休闲、文化创意等“旅游+”产业良性互动,一批文化标杆企业先后入驻,集聚规上文化企业500余家,宋韵文化产业新高地应时而生。
景城融合孕育美学之韵
在风貌区里,城隍阁、吴山广场、吴山天风等阁楼牌坊、景观小品,以及增设的夜游项目串联成线,让人一揽南宋都城“江-山-湖-城”之胜。与此同时,以微缩版的“诗画江南”为蓝本,灵活链接矩形规整的叭蜡子巷广场、内庭院等物质遗存,引水入街延续南宋御街的水景观,采用水景元素连接吴山广场与德寿宫地块,“水-场-院-城”融合之景,成就了市民游客们的顶级步行环境。
此外,在风貌区里,按照“皇家文化、南宋风情、古都商业、宋学经典、宫廷养生”五大板块布局,集聚了中医药养生、特色美食、制作技艺等在内的各级各类非遗,覆盖项目40余个,形成非遗传承的体系效应。
新老融合展现乐活之韵
风貌区内的清波街道聚焦“一老一小”多层次需求,通过“十分优享圈”整合闲置资源,以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建设基本单元为导向,依托全域未来社区、幸福邻里坊等项目建设,通过“精改造 微提升”强化了与西湖景区的风貌协调。
为了重现南宋都城最精彩、最幸福的生活环境,清波街道遵循“人-城-产”营造逻辑,在老旧小区局部改建和整合提升中重塑了小区整体的宋韵趣味和江南气质。居住环境好了,宋韵文化惠民也润物细无声,以精致的府学体验和学习型邻里为导向,清波街道组织起“老墙门邻居节”“睦邻故事会”,以此增加文物古迹的亲切性,唤醒科学、人文、创新的乐活宋韵文化精神。
在奋进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进程中,离不开“文化自信”的土壤。因此,今年获评2022年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至今,上城区编制创建富春山居图全域构建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打造“后德寿宫游”首条城市传统风貌区旅游线路,依托宋韵文化研究传承中心的实体化运营,精准绘制“上城宋韵文化地图”,合力构筑全域“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后续还将聚力打造宋韵“传世精品”,加快推进南宋皇城遗址保护利用,以德寿宫的精彩亮相为契机,构筑“最杭州”“最宋韵”“最精彩”的古今文化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