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政府印发《深化生态省建设 打造美丽福建行动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大力实施“旅游+”“+旅游”战略,推动康旅、茶旅、农旅、渔旅等跨界融合,合理开发气温敏感型旅游观光、科普、度假新业态,积极培育森林康养、滨海康养、气候康养等生态康养品牌,持续推进全域生态旅游省建设,努力把“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成就“清新福建 人间福地”的美丽愿景。
《纲要》明确,彰显城市山海特色,建设更多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公园城市。推动福州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打造人文荟萃的山水城市; 厦门当好生态省建设的排头兵,打造“海上花园”城市;漳州立足“水城、绿城、花城、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打造“田园都市、生态之城”;泉州发挥多元文化特色,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三明统筹文旅康养与城市综合开发,打造“中国绿都”;莆田传承弘扬木兰溪治理经验,打造荔林水乡港城;南平持续擦亮武夷品牌,打造清新水美的百川胜境;龙岩厚植绿色生态和客家文化,打造“活力红都”;宁德经营好海上田园,打造生态宜居海湾城市;平潭保护好生态环境“真宝贝”,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岛。
《纲要》提出,要促进乡村文旅深度融合,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探索农业生态游,促进农业与旅游、休闲、康养融合。加强茶文旅联动,不断扩大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竞争力、影响力。推动乡村旅游与红色、客家、闽南、畲族等乡土文化资源有机融合,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和线路。到2025年,建成5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到2035年,累计建成150个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积极打造融合茶文农旅的富民产业。
《纲要》提出,做好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现代治水文化的创新发展,弘扬地域特色治水文化。持续更新全省水文化遗产名单,加强木兰陂、天宝陂、黄鞠灌溉工程等水利工程遗产和非工程水利遗产保护,建设一批水利文化博物馆。不断丰富水文化产品供给,围绕重点流域,着重打造闽江、九龙江、晋江、汀江等美丽健康河湖,升级武夷山碧水丹山、永定东楼西湖、泰宁水上丹霞、南靖土楼水乡(云水谣)等水文化旅游区建设,提高水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推动水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升级,形成完善的水文化产业体系,不断延续历史文脉。
《纲要》提出,弘扬特色海洋文化,加强海洋民俗、渔家文化等海洋文明传承,塑造海洋旅游文化品牌,“一港一特色、一岛一主题”,高水平建设展示渔家风情的文化长廊、生态海岸、旅游渔港。立足妈祖文化、船政文化、航海文化等海洋特色文化资源,依托“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等世界遗产,开发系列海洋生态文化创意产品和精品旅游线路。以沿海城市为重点,适度挖掘未开发岛屿旅游资源,串珠成链,推动滨海旅游、海岛旅游与海洋生态文化深度融合,构建生态海丝精品旅游带。
《纲要》提出,充分挖掘森林、海洋、茶等特色文化资源,利用福建土楼、武夷山等世界遗产地,打造“山海世遗观光游”“大武夷生态体验游”等精品文化线路,打响“福生态文化”主题品牌, 提供更多沉浸式、个性化、高品质的文化产品。推动传统生态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打造闽江山水、滨海风情、武夷丹霞、畲风古韵等魅力文化廊道,塑造新时代生态文化标识地。保护传承八闽红色文化遗产,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示范区、古田会议旧址群、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等地培育文化源脉,着力打造八闽生态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