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

可亲可感可学 培育科学情怀

记者 窦瀚洋    2022-03-01 14:53:38    人民日报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开明街26号,一座青砖黛瓦的院落前,不时有游人驻足。这里是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著名药学家屠呦呦儿时居住成长的地方。今年5月1日,这里作为屠呦呦旧居陈列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在二楼的科普体验馆,设置了简易提取青蒿素的实验室装置等,参观者可以现场体验青蒿素提取实验。暑假期间,许多青少年专程来寻访屠呦呦的少年印记,体验她生活过的环境。

“上世纪70年代,屠呦呦和科研团队历经漫长研究,在失败了190次后终于发现了抗疟新药青蒿素,她以身试药,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旧居内,宁波市广济中心小学老师沈菁菁正在给学生们讲解屠呦呦的科研故事。沈菁菁说,带领孩子走进优秀科学家生活过的地方,有助于他们直接触摸科学,领悟科学精神,这也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今年4月,钱学森故居、竺可桢故居和纪念馆、苏步青故居和励志教育馆、屠呦呦旧居等,成为浙江省首批由中国科协批准的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

浙江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谢志远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籍两院院士有400余位,位居全国第二。浙江省依托著名科学家,保留和建设了一批故居(旧居)、纪念馆。“要让科学家精神见人见物见事,变得可亲可感可学,这些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基地已经成为中小学生新的学习园地。”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12日   第 06 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走近科技前辈 感悟精神力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