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建构新“中华民族主体文化” 以文化“强元”实现文化复兴

李树森 2022-05-20 13:32:17

引 言:

在全球文化大交流、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许多国家独具特色的文化遭到了严重破坏,甚至消解,我国的文化安全同样也面临着严峻考验。

曾经100多年的积贫积弱,使中华民族数经劫难。1949年,新中国诞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今天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蒸蒸日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在由梦想向现实转变。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和灵魂,没有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就难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复兴已是中国历史进程的必然要求。

文化复兴,我们该复兴什么?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该发展什么,繁荣什么?文化强国之路该怎样走?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思考和参与的大问题。

文化复兴,匹夫有责。谨以书画艺术为例,抛砖引玉,谈一点我们课题的思考,供探讨。

1.近代史上的落伍,并不能说明文化的落后

中华文化是五千年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中国历史上,虽然朝代多有更迭,但文化却主体未变,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发生在18世纪的西方工业革命,掀起了现代改革浪潮,使西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一日千里,产生了空前的物质文明,极大地改变了西方及世界状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某些西方国家以其科技、经济、军事、政治形成的超强综合实力,变换传统手法,制定新的战略计划,有目的地向全世界强行推广其所谓新文化。打着多元文化旗号,凭借其强势话语权,所向披靡地同化和消解了许多国家或地区的特色文化。

中国历史上未发生工业革命。由于西方强权的侵略、清代封建王朝的对外政策等复杂原因,导致综合国力长期落后,经济和国际地位急剧下滑。自此发生的一系列让国人耻辱的历史事件,大幅降低了国人的民族自信心。

在此大背景之下,100多年来,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中华文化面临着严峻考验,甚至是危机。环顾现实,再过二三十年,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的、受过多西方文化熏陶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将成为社会中坚,那时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挖掘与发扬是不是就更难了?可见,中华文化历史链条急需在我们这里扣紧应有的一环。

实际上,各种综合因素造成的文化话语权的暂时式微,并不等于中国文化需要被西方文化所更替,对于中国文化的巨大价值,梁漱溟先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里曾说过:“世界文化的未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体的《展望二十一世纪》中,曾预测中国文化将在未来世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汤因比甚至乐观地强调:人类未来和平统一的地理和文化主轴是以中华文化为代表的东亚文化。

可喜的是,随着新中国的诞生,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民族自信心开始“重燃”起来,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逐渐恢复和强化。20世纪90年代,立足于为西方社会出谋划策的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已经认识到:当东亚人在经济上获得成功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强调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已在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提出了“文化强国”战略,中华文化复兴的曙光已展露在世界的东方。

2.世界美术思潮东移佐证中国文化价值

学者王学仲先生提出了“世界美术思潮东移”之说。据他研究,从19世纪中叶到现在,这种发展趋势已经初现端倪,东移似乎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这方面,我们也能够从很多世界著名的艺术家、美术评论家、美术理论家等人士的观点中得到印证。

早在14世纪,著名探险家、旅行家伊本巴图塔在日记中就记载:“中国人的艺术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这是在许多记载书籍中作出了的评价,尤其是绘画,无论是西方基督教国家,还是其他国家,都永远达不到中国的水平,他们的艺术才能是非凡的。”近代西方艺术家毕加索曾对张大千说:“真正的艺术是在中国,令我困惑不解的是东方人为什么喜欢到外国去学艺术。”常书鸿在法国留学时,老师告诉他:“世界艺术的真正中心在你们中国,中国的敦煌才是世界艺术的最大宝库。”法国第戎国立美术学院耶希斯对林风眠说:“你可不知道,你们中国的艺术具有多么宝贵、优秀的传统啊!”19世纪法国野兽派领袖马蒂斯,早期学习日本浮世绘风格,其后期画作尤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得到启发。

世界美术思潮东移,充分证明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价值。随着我们文化的复兴、国家的强大,中国文化话语权将逐渐得到强化、提升。

3.世界文化需要多样性及差异性

  警惕文化霸权

现今世界,很多国家的特色文化被极大削弱,甚至被消解掉了。

然而,世界经济一体化并不等于世界文化也要一体化。人类文化的起源就是多元的,一部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各个民族多元文化发展的历史。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希腊文化、印度文化、非洲文化、希伯来文化以及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等,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世界文化应该是多样性、差异性的,应该是百花齐放、各展优长,和谐共处、相互辉映,彼此学习、共同促进。试想,如果世界只有一种文化,没有了相对性的横向对比,缺乏了竞争,将何其单调?更遑论促进、先进与丰富。

就绘画艺术而论,一个国家的艺术风格对世界艺术的贡献就在于它不可取代的民族个性。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其独特的艺术都是世界艺术的平等构成。

然而,不得不引起我们深刻反思及高度警觉的是:一方面,真正代表中华文化的现当代中国画,被西方有意识地压制,在国际上与其应该具有的价值与文化影响力严重不相称;而另一方面,西方的一些利益集团通过种种手段,包装、打造出许多具有市场影响力的中国画家并主导制造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蓬勃发展的神话,让太多的国人迷失了方向。某超级强国在没有太多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将其新创造、新树立起的该国民族性、区域性极强的所谓“艺术”,披上“国际当代艺术”的华丽外衣,假以政治、经济等影响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全世界强势推广。热闹的中国当代艺术,具有明显的被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和市场强制构造出来的痕迹。

我们应该认识到,某些西方国家的新兴文化确有一定的市场优越性,很适合于其民族特性,但未必适合全世界所有国家和民族。他们向世界推行多元文化,最主要的目的不过是试图在全世界形成以其文化为主导的一元文化,进而通过文化加强对别国的控制。

实际上,国外学者对当今世界文化现状,也多有冷静、深刻而又准确、恰当的分析和论述。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说:“世界文明只能是各种保存各自独特性的文化在世界范围的联合,而不可能是别的什么。”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文明冲突”理论,但他也出于对现实世界的具体观察,强调了“文化个性”,他说:当今世界的七八个主要文明并不会统合,而将长期保持各自的“文化个性”。

4.“强元”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主体文化”

   建构怎样的“中华民族主体文化”

“强元”文化,是在现今世界“多元”文化语境下提出的。“强元”中的“元”,是指以我们本民族主体文化汇集成的“一元”,是统领中国当代多元文化的“大一元”。“强元”就是加强本民族主体文化这个“大一元”建设,使之强化、复兴、强大,在中国占主导地位,引领中国走向民族伟大复兴。同时,在世界上重新确立中华文化的国际地位,为人类文明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们不排斥也不必惧怕文化的多元,但我们要明白,真正属于本民族的主体文化是什么,通过发展主体文化,使自身强壮起来,才是关键。这个主体文化不妨称之为“中华民族主体文化”,它是“强元”文化的核心。

什么是“中华民族主体文化”?这个概念太大,笔者只能尝试表述。这应该分为传统的“中华民族主体文化”和新的“中华民族主体文化”。传统“中华民族主体文化”,主体架构是由儒道释构成的,是以此为主导的多样性发展状态,可谓多元有序,相伴共存,形成了完整、强大、独特的中华文化体系。而随着中国社会形态由几千年的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中华文化也需要转型升级,以适应新的社会形态,这就要求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以包容世界的雄心和开放的胸怀,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之营养,建构起新的“中华民族主体文化”。其主体架构至少应该包含四个部分,即儒、道、释和自上个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追求形成的新文化。

这个新的、强大的中华民族主体文化的成功建构,同时建立起以中华文化为基础的思想文化坐标体系,形成新的价值体系,则意味着中华文化实现了复兴。用这样的主体文化重塑我们的民族精神,重新建立起我们的道德、信仰和核心价值观,才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崛起的中国用这样的价值体系文化走向世界,才更有力量去打破西方文化百年操控之局面,推动起世界文化秩序的重构。

5.包容“多元”文化

  “化”之入中华民族主体文化

无比巨大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属性,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同样具有包容性。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形成了儒、释、道三大核心文化共生共存共融的格局,丰富了中国文化。

历史上,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每次大的地域、民族间的文化交流都会带来一次文化融汇发展的高峰。比如,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交融,奠定了汉代的文化隆盛,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大融合对唐朝的文化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那么,在今天世界性的、空前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中,西方文化是对我们的救赎,还是应该被中华文化容而化之,转化为中华文化一次大发展的重要机遇?

结论只能是:包容多元,“化”为己有,壮大“强元”。世界上不同国度、民族、地区的优秀文化都是我们应该引入、学习的。涌入的世界多元文化,在我们主体文化无比巨大的包容性下,应将其消化、吸收,转化成为完善、丰富、提升、强大中华民族主体文化的有益补充。

6. “中华民族主体文化”建构之路该怎么走

    中国画“强元”探索获得高度赞誉

新的“中华民族主体文化”的建构,是一个重大课题,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甚至可以说是国家工程。似可成立一个“文化智库”机构来完成,同时负责实施过程中的谋划、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

首先,建议国家把以“中华民族主体文化”为核心的“强元”文化建设确立为恒常国策,制定出相应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规划,从体制机制上为实现“强元”文化创造良好环境,充分激发和调动包括广大文化工作者在内的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国家力量、市场力量都要重视,协调并进。

其次,各级文化部门、群团单位全力做好新的“中华民族主体文化”确立工程。其他相关部门协同做好财力支持、宣传引导、推广弘扬等工作。

对于新的“中华民族主体文化”的建构问题,笔者认为,既不应该是简单的文化复古,更不应该是全盘西化。其要旨与目标是,要正视现代社会现实,以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为根基,侧重中国哲学方法与中华精神,包容多元,广博融化世界优秀文化,通过挖掘、深化、提炼、创新、整合、提升、建构,最后重建起符合时代要求、反映中华民族人本特性、适合未来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强国所需要的文化体系、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

在此前提下,当以国家之力发现、推崇、打造一批能表现新的“中华民族主体文化”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代表性作品和人物,成为引领文化方向的旗帜和走向世界的中华文化符号与代言人。

文化强国,人人有责。全世界每个中华儿女都要认识到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意义,加强个人对民族文化的修为,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主体文化的一员,为中华文化复兴贡献一份责任和力量。具体到艺术领域,每个艺术家都应该在伟大时代感召之下,激发起自身的创造力,贡献出文化精品。

2011年8月2日,我们以书画领域为切入点,推出课题研究,展开了“强元”文化探索工作。我们提出的在世界美术“多元”环境之下,建设中国画“强元”的理念,已获得书画界广泛赞赏和积极参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7.“强元”文化建设与“文化巨人”

   中国画“强元”与学术精英群体

一个文化复兴的时代,必定是文化巨人辈出的时代,时代需要具有历史责任感、勇于担当的文化巨人不断涌现,需要有一大批影响世界和中国历史的文学艺术,尤其是思想文化的代表人物和杰出作品诞生。当年,恩格斯曾高度评价欧洲文艺复兴,并将其变革的深刻根源归结于人的觉醒:“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就中国画艺术而言,中国期望诞生里程碑式的、引领这个时代审美风尚或影响未来的伟大艺术家。

在100多年间,中国画经过了无数画家的不断改良、革新和自我挖掘、中西融合等各种探索。尤其是改革开放30余年来,交通的发达、印刷技术的提高、电脑网络的发展、电视的普及,使对绘画的学习、交流、观摩变得简便快捷。同时,我国经济腾飞、国力剧增,处处呈现勃勃生机,良好、宽松的社会环境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与发挥。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之下,我们没有理由不产生伟大的“中国画巨人”及经典作品。

历史也似乎到了一个沉淀的阶段。中国画“强元”建设工作,就某种意义而言,也是为发现和推崇“中国画巨人”做的梳理与探索。同时,也是为当代中国画界形成自己以学术为核心的精英群体做的一种梳理与尝试。我们更期望通过这个精英群体的巨大合力与示范效应,引领中国画艺术健康发展,促进文艺复兴,并期望从中走出一批以作品说话的当代中国画国际代言人。(来源:“国风·文脉——中国画强元课题十人提名展”画册,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