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神舟十四号乘组“回家”:以“归来”接力航天新旅途

2022-12-06 10:50:22    红网

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全部安全返回,健康出舱,正在进行重力再适应。神舟十四号乘组平安归来,也标志着“神十四”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航天”对国人而言可以说是相当熟悉且关注的话题,然而该词的出处却鲜有人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钱学森先生从“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中得到灵感,提出将人类在大气层之外的飞行称为“航天”。直至今日,“航天”一词已经成为中国官方的正式名词,取代了先前普遍采用的“宇航”一词。但无论是“宇航”还是“航天”,其本质上都是对人类探索宇宙活动的精准诠释与总结。从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再到12月4日的成功着陆,这趟旅程以其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彰显了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并证明了由一代代航天人筑起的航天梦能够不断向宇宙进发,托举起国人心中的“中国梦”。

从古至今,遐想“九天之外”的人不在其数,而在其中往往充斥了浪漫美丽的色彩。一如“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又如敦煌壁画中高飞入云的神女。然而在用现代科学破开通往那片天空的迷雾后,就会发现“宇宙遨游”是难以想象、困难重重的征途。航天器的发射升空需要强大的科学理论知识的支撑,需要不断试验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更大的成功。而宇宙空间环境的严峻险恶是最难以克服的关键所在。高真空、高缺氧、宇宙辐射、温度差异,任何一项不利因素对人体而言都是相当大的考验。若要实现载人航天,解决航天员的生存与工作问题必然需要克服这些障碍。正因为这般危险性,过往几十年也不乏悲惨沉痛的航天意外事故发生。然而作为全世界的共同梦想,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必然的历史进程,其探索的步伐永远在路上。

“战胜重力与机能对人体的束缚,探索未知宇宙寻找无限可能。”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突飞猛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在探月工程方面,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我国已经取得连续执行5次探月任务、6次发射成功的佳绩,不仅次数多,而且成功率100%。火星与深空探测方面,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祝融号”成功着陆火星。载人航天与空间站方面,中国天宫号空间站建设进入关键阶段。本次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见证了中国空间站三舱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了3次出舱活动,经历了6名航天员同时在空间站工作,其中陈冬成为中国首个在轨驻留时间超过200天的航天员。每一步的成功,都是无数的中国航天人在背后保驾护航。因此,实现航天梦就需要一代代航天人团结一致,秉持探索初心,借助不断精进的科学技术实现薪火相传。

航天梦的一代代传递,亦是对实现中国梦的鼎力托举。在当下的社会里,航天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科学技术领域,对国家和国际的政治、经济、军事与社会生活都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航天强国建设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自立自强成为航天事业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国航天事业的一项项成就如同印记,标志着中国实力的一步步提升。在离开中国空间站之前,神舟十四号乘组将空间站钥匙郑重交到神舟十五号乘组手中。这把钥匙,传递的是航天人对航天梦、对中国梦的责任与信心,交接的是国家的前景与未来。探索航天,同样也是探索国人对新生活的美好希冀。

往返天地间,夜空中的那点光亮并非孤舟。作为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四号近六个月的旅途虽画上了句点,却为中国航天建设留下珍贵的成就,供世界观赏。以“归来”接力新旅途,愿中国的航天事业在薪火相传中再攀高峰,助力中国梦的实现与美好未来的到来。

(吴陆瑩)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两位老兵“王和满”的故事

两位老兵“王和满”的故事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