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两架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M“一动一静”亮相。经过爬升、转向、平飞、转向下降、进近等飞行准备,AG600M到达预定投水区域后,流畅地投下12吨水。
目前,AG600M已全面转入适航取证阶段。AG600M是“鲲龙”AG600水陆两栖飞机家族中的一员。“我们计划在2025年实现AG600的小批量交付,在应急救援、森林灭火等关键领域发挥作用,为提升我国应急救援能力作出贡献,让‘鲲龙’守护百姓的安全。”航空工业通飞华南公司总工程师黄领才透露。
“从0到1”,造出“会游的飞机”
“鲲龙”AG600飞机是为满足我国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由我国首次自主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这是一艘会飞的船、会游的飞机。”黄领才说,“除了具备陆上飞机所有功能特性的要求,还必须具备水上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对中国航空工业而言,研制这么大体量特种飞机,尚属首次;放眼世界,类似型号的飞行器也不多见。面对“从0到1”的挑战,航空工业通飞华南公司一头扎进研发中,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
“立项初期,我们想得太简单,以为给水上飞机加个起落架,换个发动机,换上新的机载设备,就能很快实现水陆两栖。但事实上,这个过程充满着挑战。”黄领才回忆道,为了克服飞机在水面滑行中出现不可控制的“海豚运动”,光一个水动模型就做了10多种,不断修改参数,实验上万次,才找到理想的水动模型。
水上难题迎刃而解了,可如何让这艘会游的飞机在蓝天翱翔,成为了项目团队的当务之急。气动设计优化、高支点起落架设计、高升力翼型设计……项目团队每走一步都是大型特种飞机的技术创新。如飞机的巨大起落架,从7个方案中优化设计而来,是目前国内最高、收放系统最复杂的单支柱起落架。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以来,“鲲龙”AG600技术验证机分别实现了陆上、水上、海上首飞,以及9吨投汲水灭火功能验证试飞,充分验证了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气水动融合布局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计划2023年投入实战应用
2018年10月,“鲲龙”AG600技术验证机成功实现水上首飞后,习近平总书记致电祝贺。
2019年,项目团队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立足市场需求和用户要求,以面向应用场景、提供好用管用装备为导向,启动了飞机的改进优化设计。仅用8个月完成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工作,8个月完成零件生产和大部件制造交付,6个月完成总装调试,5个月完成首飞前地面试验和滑行试验。
“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确保项目研制成功’的嘱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项目团队‘逆行者’出征,与时间赛跑,与进度赛跑,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项目节点,不断刷新了国内大型新研飞机缩短周期的历史。”黄领才说。
令团队引以为豪的是,“鲲龙”AG600机体部件完全由国内供应商制造,所有的核心关键机载设备由国内供应商自主研制,是一架真正的“国产大飞机”。
“自主创新这条路走起来不平坦,可心里踏实啊。”黄领才由衷地说,“我们构建了‘机体结构、动力装置、关键机载系统’国内百分之百自主供给配套体系,建立了国内自主创新水陆两栖技术体系、民机适航标准与方法。”
“‘鲲龙’AG600计划于2023年具备执行灭火任务能力并投入实战应用,并实现2024年取证、2025年交付首批客户,支撑平安中国建设。”航空工业通飞华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熊贤鹏表示,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贯彻落实新型主机地位的强大动力。聚焦AG600关键应用场景,构建高效能的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和运行体系,充分发挥AG600在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加快打造新型主机地位,带动国家航空应急救援装备整体研制能力和服务能力提升。(叶 青)